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2218|回复: 0

积极财政不积极 应对不确定性宏调更需合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9 11: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央行官员痛批积极财政不积极 应对不确定性宏调政策更需合力


路透北京7月16日 - 中美贸易战刚刚开打,新一轮经济风险到底有多大尚不确定,中国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部门--央行和财政部似乎已经开始为各自的政策率先背书了。

上周五下午中国财政科学院发布中国财政政策报告的财政蓝皮书,称2017年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显着,体现为经济增长平稳且风险不增,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并预计2018年中国财政收入仍然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增长较快。

相较蓝皮书的乐观结论,以点评专家参会的中国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则直批多个现象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真积极,甚至是紧缩的,并坦言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

“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部门正在去杠杆,货币政策实际上是稳健中性的。在这种背景下,财政政策应该是积极的,然而现在看到的情况是,财政收入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今年预算安排的赤字率是2.6%,与去年3%的水平相比是紧缩的。”徐忠称。

即使按照一些财政专家所测算的,实际的赤字率可能达到3%,那也不是积极的。因为对地方债务控制后,总的财政政策不可能积极。“用我一位同事的话讲,没有赤字增加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耍流氓。”徐忠说。

同日,财政部发布上半年财政数据显示,6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6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这主要受政策性因素影响,6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897亿元,同比增长7%。预计下半年财政收入增速将有所放缓,不过全年收入的预期目标能够实现。

1-6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331亿元,同比增长10.6%。1-6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1,592亿元,同比增长7.8%,为年初预算的53.2%,比去年同期进度加快0.1个百分点。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7%,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一致,为2016年三季度以来最低;上半年GDP同比增6.8%。分析人士预计下半年政策将更重“扩内需”,财政政策将有更大的发力空间,通过减税等对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货币政策也有边际放松可能,年内料仍会继续降准。

徐忠直言,财政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支柱,思考财政问题,一定要站在国家的高度而不能是部门的立场。中国的财政部喜欢与美国财政部对比,强调自己的权利太小。

“实际上,美国财政部相当于我们的国务院,至少相当于我国发改委、财政部和商务部三者之和。中国的财政体制脱胎于计划体制,财政政策制定实际是分散在多个部门,各部门往往从自身立场出发制定政策,公共财政的现代国家治理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徐忠称。

他认为,就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而言,在健全的财政治理结构里有相当部分内容应该是制衡。金融危机反映出,每个经济体都要防止政府乱花钱。相比之下,中国的财政透明度很不够,信息披露大而化之,缺少公众监督。没有有效的信息披露,事实上监督制衡无法实现。

此外,财政支出以应对短期问题为主,缺少对长期问题考虑的财政制度设计。近几年减税政策不少,但是企业和居民缺少实实在的获得感,有的企业税负不降反增。

对于眼下中国的金融乱象和庞大的地方债务风险,徐忠认为实际反映的是实体经济和整个体制机制的问题,金融机构的杠杆是被动加起来的,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规模扩张、杠杆率攀升的结果。

他认为,当前经济存在下行压力,金融去杠杆导致金融机构资产从表外回归表内,资本短缺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财政做实国有金融机构资本更加重要。为了增强防范和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必须以财政资金真实地向国有金融机构注入资本。

“从金融业的角度看,现有国有金融企业的国有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真实的,有的是自己为自己注资,有的注资早已消耗殆尽。之前的历次注资,财政并没有真正掏钱,“特别国债”实际是在央行的帮助下财政发债银行买、银行自己为自己注资,没有真正增强银行吸收损失的能力。”徐忠称。

在他看来,从根本上防范化解地方债风险,关键是加快落实财税改革,为金融市场发挥约束作用创造条件。

**财政蓝皮书认为积极财政政策从“积极”到“积极有效”**

尽管央行官员直接诟病的积极财政政策,财科院发布的财政蓝皮书则认为2017年以来中国财政政策呈现新特征,并给出“积极”到“积极有效”的评价。似乎应验了“位置决定脑袋”的中国老话。

一是从“积极”到“积极有效”,更加“积极”,表现在2017年财政政策继续实施了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赤字率仍保持在3%的水平,赤字规模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相应增长、适度扩大。

更加“有效”表现在2017年财政政策更加注重发挥“结构性”优势,突出了保障重点,提高了支出的有效性和精准度。从“需求侧总量”调控到“供给侧结构性”调控,2017年财政政策已经明显侧重“供给侧”,而从“十二五”时期至今,积极财政政策实际上逐步实现了从侧重“需求侧”到侧重“供给侧”的转变。

蓝皮书还指出,2018年中国财政政策目标应更侧重促进就业公平。并预计今年财政收入仍然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增长较快,非税收入将进一步规范。具体来说,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都将实现高速增长。

不过,面对各种不确定性的上升,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从全球来看是这样,从国内来看也是如此。

“面对这种不确定性,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要对抗不确定性,注入确定性。财政政策注入确定性就是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调整、完善,从这些方面去使整个社会,尤其是经济领域实现各种风险的缩小,使大家感觉到预期更加稳定,而不是更加紊乱。”刘尚希称。

**应对不确定性风险宏调政策更需合力**

中国刚刚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符合预期,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并没有改变,但下行压力仍大,且中美贸易战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以及国际环境变化,发达国家政策溢出效应可能带来的跨境资金流动等等,防范风险正成为中国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加强政策合力就显得无比重要。

曾担任过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的贺悭就坦言,“浏览了徐忠的发言。我想目的是将金融危机转嫁为财政危机,至少也希望分担责任。”

贺悭认为,何谓积极财政呢?中国积极了20年还不够?中国如果出现危机将是“政府债务危机”。因为金融资本出资人,主要债务人--国企、地方政府以有政府背景的房地产开发商都属于政府行为。如果追责,当前经济杠杆大,“在泡沫中狂欢”的主要是央行的责任。

在刘尚希看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施策、积极有效。一方面,积极支持“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落实,并着力做好职工分流、培训、安置工作。

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减税降费、鼓励研发创新、支持普惠金融、扶持中小微企业、改革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等措施,为市场机制发挥自组织功能创造条件,通过市场力量来矫正结构性失衡。

他认为,与传统的扩张性政策不同,目前积极财政政策不是政府直接发力扩大需求,而是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来间接发挥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优质供给;不是通过政策来替代市场,而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认识和把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的系统联动关系,基于总体观出发来发挥财政政策在这些方面的整体效能。(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5-2 20: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