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6162|回复: 2

12月13日0时起中国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12 11: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13日0时起,“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

2022年12月12日,“通信行程卡”小程序截图

2022年12月12日,“通信行程卡”小程序截图

2022年12月12日,“通信行程卡”小程序截图。

人民网北京12月12日电 (记者申佳平)据“通信行程卡”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要求,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 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2 22: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见,行程码!牵动14亿人数据的行程码全面下线

行程卡退场后 健康码命运如何?

2022年12月13日0时起,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服务将正式下线。这个在疫情防控中承载在个人行程轨迹、人人出行的“标配”走入历史。据媒体报道,相关数据将彻底删除。

行程卡退场后,另一伴随公众最紧密的健康码去留受到广泛关注。行程卡搜集的个人信息相对简单,不采集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而健康码由各地开发,缺乏统一标准,由于数据处理、管理等规定不够透明,后续处理的挑战难度更大。

对于健康码、行程卡这一基于风险管控来进行数字化的治理技术,三年来,是各地防控疫情的重要支撑,但实践中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滥用的情形。随着历史使命的完成,这些承载着大量个人信息数据的应用程序,后续的数据处理,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数据治理能力和决心,此外,公共部门如何在法治的轨道上,合理合法地行使日益强大的数据权力,变得尤为重要。

行程卡退场 相关用户数据将删除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是为用户提供本人过往7天内到访过的国家(地区)和国内城市证明的行程查询服务,于2020年2月上线,包括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APP等多种查询渠道。

根据官方消息,行程卡不收集用户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依靠的数据来自于用户的手机信令和话单数据,由运营商通过用户所用手机号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从而判断出用户的大致位置信息。通信行程卡的查询需要用户主动进行,在国内可以精确到地市,在国外则能精确到国家(地区)。

根据2020年10月,工信部对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784号提案答复的函显示,行程卡相关数据仅限于服务疫情防控,数据经脱敏后通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向相关部门审慎、定向提供。并且,工信部加强对各地疫情信息登记管理平台个人敏感信息明文传输、弱口令等数据安全风险的监测和通报力度,协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问题,累计监测平台600余个,通报处置191个平台存在的数据安全风险隐患。

从官方透露的信息来看,行程卡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属于“优等生”。

2020年5月推出的“通信行程卡”APP2.0,强调了个人信息保护情况:使用服务必须经过用户的同意;服务不收集用户的身份信息和位置数据;服务使用加密ID作为用户标识;用户接触的ID列表只保留在本人手机里,仅确诊/疑似用户需按要求上传数据。并且,明确指出,手机里的数据在保留21天后会定期清除。

现在,随着我们迈向结束疫情生活的道路,行程卡这一大数据管理工具退场。

12月12日凌晨,“通信行程卡”官方公众号发布了关于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的公告,称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届时,“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程啸指出,依据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3条第1款第4项、第2款,“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必需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可以不需要取得个人同意就处理个人信息”。现在已经不存在这个必需了,下线通信行程卡,不再收集个人行踪信息,是正确的。

同时,他还指出,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7条第1款第1项,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主动删除个人信息,否则个人有权请求删除。

据媒体报道,行程卡用户相关数据将全部删除。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必需收集的个人信息 应警惕被他用

行程卡退场后,另一伴随公众最紧密的健康码将何去何从,备受关注。

与收集个人信息相对简单的行程卡不同,健康码收集的个人信息更庞杂,包括个人的身份证号、人脸信息、行踪轨迹、健康证明等敏感个人信息。

并且,由于健康码以各地自建为主,缺乏统一标准。经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调研,仅少数地方出台专门的规范性文件;健康码数据使用范围存在外溢情况,不少地方将健康码与医疗社保、公共交通、政务服务等关联;健康码数据其存储期限、删除要求等并不明晰。

健康码的落幕,似乎面对的挑战更大。

程啸指出,因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必需而收集的大量个人信息,尤其是其中的行踪轨迹、生物识别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应警惕将来被用作其他用途,来谋取非法利益。健康码背后蕴含了大量有价值的个人信息,应严格执行《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的规定,不能随意扩大应用场景。严格依法处理个人信息,禁止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

无论是健康码、行程卡,均是基于风险管控来进行数字化的治理技术,三年来在为各地防控疫情做出重要支撑外,数字化治理也出现了权力滥用的情形。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公共部门如何在法治的轨道上,合理合法地行使日益强大的数据权力,变得尤为重要。程啸认为,利用收集的个人信息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出行、就诊等进行管理控制变得更为容易,应警惕不受制约的数据权力。

这个绿色箭头1034天的时间线

2020年11月10日,通信行程卡首次推出标记功能。当日,通信行程卡公众号发文称,自11月10日0时起,行程卡将对包含中高风险区域的地市名称标记为红色,仅作为出行提示,不关联健康状况,具体管控政策请遵循各地联防联控机制。


极目新闻记者 余渊 刘楒睿

视频剪辑 轩逸遥

自12月13日凌晨零时起,通信行程卡,也就是行程码,将成为历史

自12月13日凌晨零时起,通信行程卡,也就是行程码,将成为历史

自12月13日凌晨零时起,通信行程卡,也就是行程码,将成为历史。

据通信行程卡官方微信公众号,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要求,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 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

这也意味着,已陪伴大家1034天的行程码,将正式下线。

家喻户晓的“绿色箭头”

2020年2月13日,工信部组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推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正式面向公众。工信部曾在官网发文称,“行程卡”可以免费提供14天内到访地查询服务。

2020年2月13日行程卡上线

2020年2月13日行程卡上线

2020年2月13日,行程卡上线(图源:工信部)

3月6日,行程卡上线境外到访地查询功能,可查询14天内的境外行程。

工信部曾表示,河南郑州郭某鹏隐瞒境外行程、对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引起网友们的热议和担忧。利用“行程卡”,将可以准确查验入境人员行程,及时发现瞒报、漏报、不实申报行程信息等问题,有效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为防范境外疫情输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那时,行程卡上线仅22天,便已在全国范围累计查询超过4亿次。同时,其也被广泛应用在海关、交通、社区、单位等疫情防控各个环节,助力对流动人员进行排查。

工信部也曾在官网发文称,在当前外防输入的关键时刻,行程卡用通信大数据和信息化的手段,为精准防控构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民们也与行程卡愈发熟悉,部分地区也开始称呼其为“行程码”,其标志性的绿色箭头,也使其变得家喻户晓。

2020年11月10日,通信行程卡首次推出标记功能。当日,通信行程卡公众号发文称,自11月10日0时起,行程卡将对包含中高风险区域的地市名称标记为红色,仅作为出行提示,不关联健康状况,具体管控政策请遵循各地联防联控机制。

行程码推出红标功能

行程码推出红标功能

行程码推出红标功能(图源:通信行程卡微信公众号)在“红标”政策实施2个月后,通信行程卡官方再度发布新的标记政策。

官方微信2021年1月9日发布消息称,2021年1月8日20时30分起,行程卡将不再对包含中高风险区域的城市名称标记为红色,变更为在该城市名称后以*(星号)标记,*(星号)标记表示用户前14天内到访过的该城市当前存在中风险或高风险地区,并不表示用户实际到访过这些中高风险地区。

“行程码有红色城市”“怎么办?行程码上出现了星号”,彼时,有许多网友曾在社交平台发文询问。

“当时如果有星号,出差之前还得询问一下当地的防控政策。”北京市民黄女士表示,当时行程码是出行的重要工具,基本上她出差的地区都会在抵达目的地时核查行程码,“主要还是看有没有标记。”

黄女士坦言,那时部分地区对于星号的管控标准不同,有的地区要求提前报备即可,有的地区则要求核酸检测证明,有的地区则会要求隔离,“在有星标的情况下出差,确实很难。”

2月13日,“通信大数据行程卡”迎来了它的“一周岁生日”。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当日,行程卡已累计为全国16亿手机用户出具了近80亿份电子行程证明。

而截至2022年5月26日,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用户查询次数累计达到556亿次以上。工信部表示,其已成为人人出行的“标配”和各地防控疫情的重要支撑。

1034天后正式下线

2022年6月29日,工信部网站发布消息,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取消行程卡“星号”标记后,携程平台上多个热门旅行目的地的搜索量增长超300%,用户旅游出行意愿进一步释放。

7月8日凌晨,“通信行程卡”官方微信公众号再次发文:即日起“通信行程卡”查询结果的覆盖时间范围由“14天”调整为“7天”。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通信行程卡”APP等查询渠道同步进行应用版本更新。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晓东此前接受采访时认为,新规有积极意义。此次调整是依据目前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特性而做出,目前的病毒潜伏期为3至5天,所以将“通信行程卡”查询时间变为7天,是对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让疫情防控工作更加科学、精准。政策调整还有利于减轻各地社会管控的负担,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更加有利于老百姓出行。

1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极目新闻记者线下实探时注意到,目前火车站已不再查验健康码及行程卡。

12月12日凌晨零时,通信行程卡官方公众号发文称,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要求,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 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

相关下线通知

相关下线通知

相关下线通知(图源:通信行程卡微信公众号)这也意味着,已陪伴大家1034天的行程码,将正式下线。

相关报道:放弃清零又一步 中国周二起下线“行程码"

中国周一宣布用于追踪、掌握个人到访城市的“通信行程卡“,将于13日零时起下线,相关查询软件都将一并下架。 法新社说,这是中国走出清零政策的又一标志。公告出台时,中国的新冠感染数字似乎正面临防疫放松后的爆炸性增张。

通信行程卡官方公众号12日零时发布的公告说,“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要求,12月13日零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APP等查询管道将同步下线”。

这个被称为"旅行地图"的应用程序,是中国国务院合作境内3大电信公司所推出的追踪程序,由工信部推动开发,通过使用者手机所在地点的资料收集,记录使用者所在城市;可以显示使用者过去七天内所有到访过的国家(地区)和停留超过4小时的城市。

通信行程卡使用目的在于疫情防控,一般为绿色显示,如果颜色改变代表使用者去过中高风险地区,或是曾经接触确诊者或密切接触者。

到周二午夜开始停用为止,该行程卡程序已经使用了两年半多。

这一决定是在中国周三宣布突然大幅度放宽防疫措施之后做出的。世界报周一的一篇文章说,中国自2020年1月以来,新冠防疫始终基于三要素:测试、追踪、隔离。上周三宣布的新措施已基本取消了全员核酸测试的要求,搭乘公共交通或出入住宅已不强制要求核酸。追踪则是在周一这一行程码下架的宣布后即将消失。至于隔离,政府已宣布停止大规模的封禁,并停止将检测呈阳性的人集中隔离,改为呼吁病人尽量呆在家里。正如上周广州市标志性的广州塔上以灯光秀循环打出政府公益广告所显示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观察分析只能猜测北京为何如此迅速地放松防疫政策,原因可能涉及感染病例尽管严格封控仍然激增、经济形势的恶化以及民众明确发出的不满产生一定的作用等。但分析也担心,尝试过快重新开放,中国获将付出冬季感染海啸的高昂代价。

据中国卫生部周一报告,中国本土感染日增8626个新病例。官方统计数字在最近几天急剧下降,但并没有反映当前新冠感染的实际情况。法新社说,直到上周,大多数中国人都还不知道周围有谁得了新冠,然而短短几天间,人们突然周围圈子里都出现了感染病人,这种情况尤其是在北京更加明显。北京由于疫情日益严重,市民担心受感染多选择居家,甚至出现了街头反而出现比执行封控期间还冷清的景象。

中国最著名的防疫专家钟南山周日表示,奥密克戎病毒变种正在中国 "迅速蔓延"。重申病毒致死率只有约0.1%,与流感相当。但同时强调 "迫切需要 "提高疫苗接种率,预测疫情会在2023年第二季度恢复正常。但并非所有专家都如此乐观,自己也检测阳性的北京医科大学校长饶毅说,需要检视公共卫生系统,并 "做好大多数人可能会被感染的淮备,即使不是很高,也有一定的死亡率,同时也存在变种变异和人们再次被感染的风险。”

在周三有关下线通讯行程卡的公告发布后,有网民在微博上感叹“有点不敢信”、“终于等到这一天”、“再见!再也不见!”,有网民表示期待“下一个该是健康码了吧”。报道指,行程码用于全国范围的跨省旅行跟踪,但各省用于日常防疫的本地应用程序目前仍在继续使用。

此外,也有网民质疑,这些在防疫名义下应用程序大量采集的民众个人数据将如何处理。一位网民说 "我希望能有方法和手段来注销和删除这一切" ,法新社报道说, 目前仍不清楚这些数据是否会被保留或继续收集。因为应用程序本身并不收集任何信息,只是在界面上显示信息收集的结果。报道援引北京策纬谘询公司Trivium China的数据分析人员Kenra Schaefer说, "应用程序可能会消失,但数据仍然存在"。他在发推特中说,"这些数据会不会变成另一个追踪系统?可以说,这已经有了。因为这些相同的数据集已经被用于大量的应用,其中许多是对社会有益的,但也有一些是用于大规模监控的"。

行程码全面下线!14亿人的数据牵动人心

1

三年了,终于迎来了告别。

官方公告称,“通信行程卡”将于12月13日0时正式下线,相关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APP等查询渠道同步下线。

“通信行程卡”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行程码”。

它可以利用手机数据来获取用户位置,显示用户过去14天到过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城市的信息。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航站楼、地铁站的场所码贴纸也被撤下,还有一些检查站被起重机吊走。

越来越多的航站楼、地铁站的场所码贴纸也被撤下,还有一些检查站被起重机吊走 ...

越来越多的航站楼、地铁站的场所码贴纸也被撤下,还有一些检查站被起重机吊走 ...

是的,生活已经开始逐步回归常态。

不知道大家在这三年来,有多少次打开行程码小程序,填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14天内有无接触……”。

小小的行程码,像房间又像牢笼。

如果你在一个地方呆够四小时以上,那么行程码就会通过运营商的数据记录这个人到过的地方。

如果你用手机在某个地方消费,那么行程码也会记录你经过的消费场所。

实际上,行程码和健康码都是一个人发明的,也几乎是同一时间推出的。

发明人叫马晓东,1986年出生,是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就职于阿里。

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中国大数据行业领军人物。

马晓东所发明的健康码最早就是在阿里试行,然后推广到杭州,再推广到全国。

从立项到发布仅用了14天。

有了行程码和健康码的加持,每个人的健康情况,以及出行轨迹,都变得可视化起来。

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也能够通过这个码进行实时监测管理,提高统计效率,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联防联控措施。

2

不过,健康码和行程码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面临隐私泄露问题。

比如北京健康宝在显示健康码的同时,也会展示使用者的脸部照片,并且在出入各大公共场所时,都需要扫码于线上登记自己的健康宝信息。

去年12月,一批明星的健康宝照片在网络泄露,“2元打包”、“明星素颜照”、“1元买千位艺人身份证号”的字眼刺激着公众。

人们热衷于对明星素颜的一番评头论足,但却忽略了最核心的问题:

数据的隐私和安全谁来保护?!

无论是健康码还是行程码,基本都要求个人提供姓名、身份证号、手机、支付宝/微信账号等基本信息,有的省市还会加上人脸照片。

一个二维码,几乎囊括了一切的个体数据记录。

技术同人一样,也有失误和局限。

不少老人因为没有智能手机,或不会打开双码,导致购物、出行受阻。

不少和高风险区域临近的低风险区域人群,常常被运营商误判,导致一些居民无辜被附上红码,被隔离14天,大大影响了工作生活。

不少人因为反复多次要填写相关信息,情绪暴躁,和检查人员发生冲突。

还有一些人试图扩大两码的使用范围,比如去年5月,杭州提议推出渐变健康码,尝试给个人或群体打分,“越绿越优秀”。

更严重的,是一些地方滥用数据,比如河南某些银行,给储户随意赋码,以阻碍出行;再比如某地为了阻碍老乡回家过年,利用黄码将外地游子阻挡在村外......

不少和高风险区域临近的低风险区域人群,常常被运营商误判,导致一些居民无辜被附上红码,被隔离14天,大大 ...

不少和高风险区域临近的低风险区域人群,常常被运营商误判,导致一些居民无辜被附上红码,被隔离14天,大大 ...

这些滥用数据的行为,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损害了公信力,也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的心态开始出现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希望“两码”能早点退出历史舞台,让生活回归常态。

毕竟“两码”的存在,是建立在民众牺牲、配合的基础上的,除中国之外,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众能够普遍接受这样的形式。

3

三年来,各部门,各商业机构都通过健康码等大数据工具,在全国范围内采集了无数民众的信息。

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电话、出行轨迹、到访场合.......这涉及到了14亿人的隐私!

现在,政策也已经变了。

行程码的历史使命已经基本完成,其存在的合法性,也已经消失。

为了防止一些机构利用行程码搞一些牟利或非防疫目的的事儿。

我们应该尽快出台有关相关数据的删除和退出机制,防止行程码,包括健康码的滥用!

因为一旦这些数据流入黑市,或者被境外势力窃取,将会带来很严重的灾难后果。并对公民个人财产安全、国家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结束疫情和重启生活并不是一回事,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做。在这里,无相君还想进一步呼吁,除了行程码外,也要尽快出台有关健康码等大数据工具的退出机制。为进一步的开放和经济重启,创造信心和安心的环境。


无相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法新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05: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大运营商将删除通信行程卡用户数据

12月12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先后表示,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自12月13日0时“通信行程卡”服务下线后,同步删除用户行程相关数据,依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公开资料显示,“通信行程卡”在2020年2月底上线,系工信部组织中国信通院和移动等运营商推出的防疫专用的公益性应用。

来源:新华财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4-30 09: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