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7906|回复: 0

金融监管部门频派定心丸强监管政策底正形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4 23: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金融监管部门频派定心丸 强监管政策底正在形成


路透上海7月4日 -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叠加国内经济数据走弱、股汇市联袂下泄,中国监管当局部署三年打赢防风险攻坚战的宏观调控政策正面临考验。夹在持续推进整治金融体系顽疾和警惕可能发生金融恐慌间的监管部门,近期频繁给市场派定心丸,反复释放两大清晰信号:去杠杆防风险已见成效,要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

业内人士认为,综合近期官方表态等信息看,强监管的政策底正在形成,结构性去杠杆的节奏或将适度调整,监管政策对市场冲击最大的时候恐怕会逐步过去。不过,仍应高度警惕去杠杆过程中的次生风险。

“十九大提出打好三大攻坚战还不足一年,必须要继续保持必要的力度,既要更加重视市场风险骤然升高,更不能因为外部因素扰动等就前功尽弃,可以说是得守住两条底线,一个是还得把握好节奏、继续结构性去杠杆防风险,一个是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这的确非常考验决策者智慧,”一不愿具名的监管官员对路透称。

他并表示,包括像大资管新规等一些重塑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设施”类政策陆续落地后,政策力度将会逐步缓和,尽管挤泡沫去杠杆要继续推进,但强监管的政策底正在形成,不会更严,当然还要继续重处罚促进制度落实。

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7月2日成立并召开会议称,党的十九大以来监管体系建设和金融风险处置取得积极成效,结构性去杠杆有序推进,高风险金融业务收缩,金融乱象得到初步遏制,金融运行整体稳健。

在FOST首席研究员冯建林看来,会议高度评价十九大以来的金融工作,称“监管体系建设和金融风险处置取得积极成效”,这个评价暗含了强化监管政策节奏可以放缓的意向。总的看来,预计强化监管的政策力度将继续缓和。

前述监管官员也对路透强调,金融监管当局高度重视当前市场风险及恐慌情绪,去杠杆防风险已有成效,基于此,适度调整和放缓监管节奏“是主动为之非被动调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亦指出,三年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去杠杆是这场攻坚战的主基调,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去杠杆也很难拖一拖,因为中美贸易摩擦不是短期现象,很可能是常态化趋势,往后拖外部环境不会比现在好。

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以来,强监管政策落地较为密集,5月社融腰斩,市场普遍将其归咎于监管力度过紧,央行后来推出定向宽松,并且公开反复提及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力度和节奏。可尽管央行通过普惠制降准、增加MLF、降准置换MLF等工具增加中长期资金供应,但是,暂未能有效对冲掉强监管的不利影响。

**监管层频派定心丸,金融委成立协调能力增强**

3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恐慌情绪不断发酵,导致中国股市沪综指.SSEC最多较3月初水平狂泻逾500点,人民币兑美元即期逾两周来也快速下行,昨日一度贬破6.72元。股汇联袂下跌促使监管层频频发声,安抚市场情绪。

先是沪深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集体发声称股票质押风险总体可控;之后就连央行行长易纲也罕见出面对股市发表评论。而在本周,易纲、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则接连发声力挺人民币。

除了对股市和人民币喊话,监管部门也开始频繁释放放缓监管节奏和稳定市场的信号。其中,尤其吸引市场注意力的是:6月22日央行发布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8)指出,金融体系去杠杆见成效,建议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力度和节奏;6月27日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指出,金融风险防控成效初显,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稳定市场预期。

“两害相权取其轻。”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认为,当外需遇到贸易摩擦的扰动,国内又因前期去杠杆强监管带来货币收缩导致流动性对实体的负面影响显现,所以监管当局需要预调微调,包括频繁和市场加强沟通,可以预见的是,一刀切的去杠杆政策会受到抑制,同时,政策重心开始往稳增长方面转移。

金融委首次会议会议审议了金融委办公室提出的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并认为中国完全具备打赢重大风险攻坚战和应对外部风险的诸多有利条件,对此充满信心,下一步各项工作都将按既定方案有序推进。

据接近金融委的消息人士透露,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将报国务院审批,预计“挺快会正式发布实施”。

另据中国政府网信息显示,新一届国务院金融委成员囊括了金融监管部门最重要的决策者,并新增了包括中纪委、公检部门等七家协作单位核心官员。对此,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指出,与过去的一行三会协调机制相比,金融稳定委的协调能力更强,更有权威,参与方也更全,有助于避免不同监管部门各自出招和由于监管叠加而人为导致流动性过度紧缩乃至市场恐慌的情况。

金稳委的权威性和重要意义自然不言而喻,然而,市场更为关注与期待的是其能否以及如何协调及时反应并加强统筹处理各类金融风险。毕竟相较于今年以来债券违约上升、流动性紧张、汇率下行和股市下泻等相继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内部环境来说,新一届金融委时隔七个月后才成立,行政效率似乎并不算高。

**继续警惕去杠杆过程中的“次生风险”**

接受路透采访的人士还普遍谈到,监管政策对市场冲击最大的时候恐怕会逐步过去,但仍要警惕去杠杆过程中的次生风险。

国家级智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在此前一份用于内部讨论的报告中指出,实体经济继续下行固然值得关注,金融领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更须警惕,包括货币信用总量增长乏力、去杠杆加严监管引致信用债市场违约频发等。实际上,今年以来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出、以及当下正在发生的股市下泄,显示出金融恐慌正向逼近,建议应当迅速采取强力措施,防范金融恐慌发生。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日前接受媒体专访时也表示,处理金融风险是高度复杂艺术,尤其是在监管体系乃至整个金融结构都在剧烈调整过程中,尤需小心。中国目前并未发生金融恐慌,但在某些领域,某些时段,确已出现恐慌的苗头,要防止苗头演成趋势。

他并指出,当下,包括银保监和证监会在内的监管功能在调整,“两监会”作为一个总体和货币当局之间的功能也在重新调整,整个货币部门同财政部门之间的关系也在重新界定,整个国内经济部门和整个对外部门的关系也要重新协调。客观地说,上述调整都还没有到位。在这样一个功能还没有完全确定的监管框架下,出现一些应对不及时甚至应对适当的情况,并不奇怪。

同时,去杠杆没有一个绝对的、统一的标准,在结构性去杠杆的过程中,首要重点是企业,企业去杠杆的关键是国企问题,国企去杠杆问题的核心是处置僵尸企业,而僵尸企业问题的本质是不良资产问题。这样理清楚,去杠杆就不至于平均使用力量,就会有的放矢。

在王一鸣看来,去杠杆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既要坚持正确战略方向,避免短期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就调整政策取向,最终导致前功尽弃,也要有政策灵活性和有效性,不要毕其功于一役。

“因为去杠杆是比较长的过程,要把握好政策的节奏和力度,加强政策协调,避免各种政策叠加过急过猛,可能导致流动性紧缩误伤了优质企业,或进一步引发违约风险,造成处置风险的风险。”他说。

对于中国经济下半年会不会因中美贸易战的爆发而改变平稳运行的轨迹?在多数专家看来可能性并不大,毕竟中国庞大内需是支撑经济平稳的重要力量,实现年初确定的增长目标应无碍。但在经济下行压力犹存的大背景下,贸易战的不确定性会扰乱市场预期,尤其中国“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仍在进行,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中国更需须提防贸易战成为引爆中国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导火索”。(完)

作者 李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4-18 14: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