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拜登“小院高牆”使盟友更依赖北京
拜登15日视察威斯康辛州一家工厂并发表演说
经济学人专文剖析美国去风险化的成效,图为拜登15日视察威斯康辛州一家工厂并发表演说。(美联社)
美中之间的竞争近年持续激化,华府也在重返大国竞争的战略指导下,针对各领域政策进行调整,以维护国家安全;去年通过芯片法案后,祭出相关措施的节奏也不断加快,美国总统拜登更在9日签署行政命令,限制美国资金挹注中国高科技发展,但经济学人分析美方去风险化的策略,恐怕只是改变了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途径,却未能摆脱对中国产品的依赖,直言拜登的手段“行不通”。
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日前刊出专文,以“代价高昂且危险:为何拜登对中国的策略行不通”(Costly and dangerous-Why Biden's China strategy is not working)为题,剖析美国政府去风险化(de-risking)、试图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的策略现况,文中直陈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美方的作法只是促使中国商品藉由第三国转运,且反而加深中国与转运国之间的贸易关係,使美国供应链更複杂又危险。
文章指出,美国在过去数十年之间,透过贸易与资本的全球化获取巨大利益,但中国的崛起却对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也因此让各方开始透过政策工具,限缩中国影响力,包括关税、投资审查以及出口管制等措施,从川普政府时代延伸至今,美方官员也向盟邦传递安全的重要性,藉此释放出应该和中国保持适当距离的诉求。
乍看之下,华府的手段似乎获得成效,2016年时,中国企业在美投资总额达到480亿美元,但6年后的今日已缩水至31亿美元;此外,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会员投资目标国,数十年来也首度出现中国跌出前三名的情形,去年排名更在印度与越南之后。美国从亚洲国家获取的低成本货品中,在2018年有三分之二来自中国,但在2022年该比例已下降至二分之一,且美国持续提高从印度、墨西哥与东南亚国家进口的规模。
但事实上,包括墨西哥、东南亚国家对美国出口规模的增加,都使前述国家更加仰赖中国商品,举例而言,墨西哥从中国进口汽车零件的规模,在过去5年间就增加了一倍,且国际货币基金(IMF)的报告更指出,即便是美国最为重视、亟欲摆脱中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产业,替代市场从中国输入产品的规模增加,且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关係更加深化。因此,美国的供应链在去风险化的策略之下,不但变得更加複杂、代价更加高昂,重点是中国的影响力并未受到动摇。
专文指出,由于自由市场的运作,往往倾向找出成本最低的供应管道,使得美国的脱钩(decoupling)都是“假象”(phoney),且更糟的恐怕是间接促成替代来源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升温,对于多数经济情况较为落后的国家而言,接受中国资金挹注以及成为中国商品转口输往美国的中介,有利于改善就业市场以及经济发展,加上美国对新成立经贸协定兴趣缺缺,更促使这些国家向中国靠拢。
因此,专文表示华府虽然对中国正採取“小院高牆”(small yard and high fence)的策略,但在目标不精确的情况下,却往往使得牆越筑越高、院子也越围越大,导致成本高涨却成效不彰;有鑑于此,美国似乎应著力于聚焦,以及凝聚盟友的力量,才能避免供应链日趋複杂且充满威胁的情况。
上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