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5813|回复: 0

中国的新世界观 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7 23: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的新世界观 中国的新世界观 比美国更重要的是整个世界

多维编者按:10月12日,“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成为政治局第二十七次学习的主题,从韬光养晦聚焦“国家治理”到积极有为参与“全球治理”,政治局学习内容的转变也是中国视野的转变。而9月底习近平对美国以及联合国的访问正是中国世界观改变的现实体现。

新世界格局下的中国新世界观。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2日至25日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之后,他又到访联合国总部,参加在那里举行的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这是习近平第一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也是他第一次在联合国发表演讲,阐述他对国际事务的观点。从习近平这次访美行程,人们能够更直观地认识到中美关系在他外交蓝图中的位置,认识今天中国身处的世界格局和中国的世界观。

对比访美的4天行程和对联合国总部的3天访问,习近平对联合国的重视程度超过访问美国。详细剖析习近平整个行程不难发现,在联合国的日程安排更为紧凑,除了两场至关重要的演讲,提出成立各种发展基金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6个100”项目支持,筹组8,000人维和待命部队,还主持了中国倡导的南南合作峰会和女权峰会。相对于在华府的各种礼节性和形式意义的活动,习近平显然用了更多心思为在联合国的活动作准备。

如果这种分析是恰当的,那么习近平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其实就是因为要参加联合国系列峰会才“顺道”而为,也算是对奥巴马去年借参加APEC北京峰会对中国“顺道”进行国事访问的对等回应。如果再将习近平这次“顺道”访美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西雅图与商界、科技界和民间接触,只有一天半时间出现在白宫和国会山考虑在内,就再次证明访美更多是外交礼节需要,尽管也起到了“增信释疑”的作用。

如果错误认识这次国事访问,是因为人们将中美关系摆放到一个不恰当的认知框架内。中美关系当然重要,但它不是中国国际关系的全部,更不是最关键的、基础的部分。也正因如此,让中美关系自然发展,对其给予适当培育和呵护已经足矣。两国的认识落差和价值观差异只能通过长时间交往才能改变,希望一蹴而就不切实际。什么是中国国际关系中的“基础”和“关键”?中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幸福,以及积极认识和参与到推动中国与世界融合,这才是中国国际关系的“基础”。世界和平,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和贫穷国家的蓬勃发展,让中国积极融合到这个和平与发展的过程,这才是中国国际关系的“关键”。中国与任何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系,都应该源于这样的认识框架。

有了这样的认识,人们就不会对这次习近平访美有过多期望,更不会对中美关系感到失望,甚至评价这次访问是失败的。如果建立了这样的认识框架,人们就会用平常心来看待中美关系,更能进一步理解这种关系需要时间逐步趋向平等。中国将这次访问定义为“增信释疑”就说明了中美关系需要培育和呵护的现实。然而,“增信释疑”不是拍马逢迎,培育呵护更不是盲目地接受对方的错误要求。就像当美国强调中国应该参与而不应挑战帮助其崛起的国际秩序时,中国将国际秩序定义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而不是人们误以为的以美国为首的什么秩序。

中国对中美关系的政策建立在两种认识之上。首先,中国的崛起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抽象视域里必然被美国认为是“进攻性”的,甚至是“零和”的,因为美国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且非常重视自己的世界领导地位,中国的崛起至少表面看确实挑战了美国的地位。然而,过去数十年的中美交往也让美国注意到中国的崛起同时为美国提供了新的利益,两国间的贸易以及中国在美国国债的投资,还有不断增加的直接投资带来的就业,均证明中国崛起可以不被解读为侵略性和进攻性,对美国的利益来说,它甚至是积极的,为美国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其次,美国在一段时期内面对各种内部和外部挑战,如果能够将中国不摆在敌对位置,甚至通过接受中国崛起,利用中国崛起所产生的世界政治经济结构重构,服务于美国的经济增长和政治利益,让自己面对的内外挑战得以缓解,亦不失为一种双赢。如果美国能够接受这两种假设,中美关系就可以扭转目前的猜疑和敌对气氛。而这也是中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倡议的原因,意在让美国,特别是美国的政治家、学者和媒体,摆脱以修昔底德陷阱为理论依据所产生的焦虑,认识到崛起大国不一定要与守成大国发生战争,显然零和博弈根本说明不了今天的国际关系。

由于文化差异,甚至在哲学思想层面缺乏衔接,美方无法完整掌握中国这种倡议的内涵,让中国无法不将中美关系的主要任务首先放到“增信释疑”上。让美国加深认识和接受“新型大国关系”的涵义和作用是中国对美关系的主要任务,目的就是化解存在于两国之间的误解和认识上的落差,让它们不至于阻碍中美间的交往,避免两国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其实,要很好认识“新型大国关系”,必须首先认识习近平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概念,因为这才是他的世界观的中心内容。有些人用大同世界来解释“命运共同体”,这种做法没有错,但这是片面的。因为过多强调习近平的理想主义,忽略了这项倡议同样建立在他对世界格局的现实认识上,或者说,没有注意到他对中国和世界现状有着透彻掌握和深刻了解。

中国身处于一个高速全球化的世界,企图独善其身或韬光养晦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国的发展和稳定紧密依靠世界的发展和稳定,不只是在经济层面,战略和政治层面也同样如此。如果以往的韬光养晦是明智的,今天就更需要积极有为。认为中国需要谋求“霸业”的人忽略了中国不需要谋求就已经拥有“霸业”的事实,人们只要回顾一下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当年对贫穷中国的访问就会找到答案。中国今天的挑战是如何将“霸业”转变为“伟业”,提出“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将“霸业”改变为“伟业”,让中国更有效、和谐地与世界共荣。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看习近平,他确实有着毛泽东那样宏大的战略远景和理想抱负。他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对中国现状和世界格局有着深彻认识,并且能完成清晰的顶层战略规划和路径设计,保证这些战略远景和理想抱负被落地实施。那就是,一方面夯实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基础和关键部分,继续保持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推动与第三世界的共同发展,维系与各主要大国和国际组织的良好关系,让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另一方面,将美国放到整体战略设计中更合理的位置,不吝于透过各种接触与美方“增信释疑”,愿意在每个场合反复解释“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实质,精心培育中美关系。

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没有理由把美国放到敌对位置,更没有必要挑战美国所认知的国际格局。今天的中美关系早已超出双边范畴,中美两国的体量决定了二者关系不仅影响到两国人民的切身利益,更影响到亚太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美合作,则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有基本保证;中美对抗,则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变得支离破碎。而中美能否避免对抗,实现合作,不仅在于中国能否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自身与世界,更在于美国能否接受因为中国崛起而改变了的世界。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须与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必须适应于中国在这个新世界的角色。

世界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政治家必须站在历史高度,用更广阔的视域、更长远的眼光来审视,才能不被眼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风景遮蔽眼睛,才能洞察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牢牢把握住历史而不被历史抛弃。今天的中美两国必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能够用共同规划的路线图指引自己重新适应领导角色,用美国人的说法,就是承担一个大国所应负的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4-17 04: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