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3222|回复: 0

美媒:川普政府证据不足仍咬定实验室外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9 14: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媒:川普政府证据不足仍咬定实验室外泄病毒论

  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一篇调查报导披露,尽管调查疫源的情报官员尚无足以得出结论的证据,川普政府高层去年春天仍决定强力暗示COVID-19病毒是自中国实验室外泄的说法。

  Politico的报导指出,新的档案与访谈显示川普当时与他的高阶幕僚是如何筛选证据,且将政府内部专责调查疫情的单位晾在一边。

  部分白宫、美国国家安全会议及国务院官员认为美国应进一步追打,因为他们希望归咎中国隐匿疫情起源,然后主张病毒来自武汉一处研究危险蝙蝠病原的研究机构,并形容此举为外交攻势。官员们的说法是,此举目的部分是为施压中国允许美国与国际社会能进入武汉调查。

  但在好几个场合,当时的总统川普与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于公开谈话时力倡争议性的实验室外泄论,尺度远超过政府各部门间共商的论点。

  包括3名当时直接参与疫源调查人士在内的5名前川普政府官员表示,政府搜集到的证据不足以做出相关结论。当时相关人员已取得并检阅暗示病毒恐源自武汉实验室的档案、报告及其他情报,但无法证明论点属实。

  这些人还说,当川普与蓬佩奥在声明里大谈实验室外泄论时,他们仍在考量支持病毒源出自然界的证据,然而终究没法明确认定,到底是实验室外泄还是源出自然界。

  一名前国安高层官员谈到川普与蓬佩奥时说:“我是真的不确定他们在讲的(证据)到底是什么,我们就是努力埋头工作,查阅送到面前的证据。”

  去年春天川普政府内部关于病毒起源的对话,包括电报与档案所描述的白宫国安会主导的活动,凸显出负责调查的相关单位缺乏共识,但层峰仍力推实验室外泄论的程度。

  当时高阶官员对他们审查的证据重要性和意义存在分歧,尤其是实验室外泄论的间接证据。然而白宫、国安会和国务院内部一群官员当时判定,美国已搜集足够的间接证据,可以在公开声明指出武汉的实验室是病毒来源,无视相关调查仍处无法得出结论的状态。

  一名知悉讯息操作活动的前川普政府官员说:“流行的假设是,病毒意外从武汉的实验室逸出。这样做一部分也是测试我们的理论,特别是对此有把握时…看看中方会有何反应。”

  两名川普政府的国务院高级官员表示,蓬佩奥当时相关谈话超出了正常的政府论调,引发盟邦质疑究竟是什么让蓬佩奥得出病毒源自实验室的结论。

  去年2月,27名科学家在医学期刊“刺胳针”(The Lancet)的一封公开信里说“来自多国的科学家已公开分析导致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得出新型冠状病毒源于野生动物的压倒性结论”,里面还写道“我们一致强烈谴责暗示COVID-19并非源于自然的阴谋理论”。

  川普政府当时的国务院亚太助卿史达伟(David Stilwell)回忆道:“我们那时都同意病毒源出实验室的理论需考虑,但当所谓的专家2月在刺胳针的文章全然驳斥实验室外泄论…我们也被吓到。这很荒唐,也因此当时我们开始忧心科学界并不全然光明磊落。”

  其他的前任高层官员告诉Politico,他们检阅的所谓支持实验室外泄论证据,只能证明外泄论似乎合理而非肯定。

  两名参与疫源调查的前国安官员表示,他们在去年春天还很担心公开谈论相关议题,因为当时美国仍在努力说服中国与国际社会合作调查疫源。但白宫、国安会与国务院里一小撮人鼓动蓬佩奥与川普要“玩大一点”。

  据知情相关对话的两名消息人士透露,官员们相信,即便没有能下定论的证据,美国仍应主打实验室外泄论,藉谈论武汉实验室与支持外泄论的证据,攻击北京当局处理疫情不当。

  报导指出,美国的这波讯息操作,与当时国家安全顾问欧布莱恩(Robert O'Brien)、蓬佩奥、司法部长巴尔(Bill Barr)及联邦调查局(FBI)局长瑞伊(Chris Wray)去年夏天一系列反中谈话相吻合。

  美国总统拜登今年5月下令情报圈加倍努力研究疫源,要求90天内提出报告。拜登政府有无从中国或其他地方取得新情资,以便能得出比川普政府更明确的结论,目前并不清楚。

  去年曾在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任职的前中央情报局(CIA)分析员哈定(Emily Harding)表示,她对公开宣布展开情治调查的作法感到忧心,因为恐危害到情资来源与处理作法。

  哈定说:“情报圈真的喜欢暗地行事,若总统公开宣布要看报告,接下来会发生的事就是情报圈回去后折腾所有情资来源。通常你对想做的事不应打草惊蛇。”

来源:CN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4-20 05: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