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8337|回复: 0

2014将成中国“更难就业年” 海归人数超30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8 04: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将成中国“更难就业年” 海归人数超30万


核心提示: 越来越多的海归已放下光环,选择基层岗位。


参考消息网1月7日报道 2014年就业季,预计将超30万海归同国内727万应届毕业生一起面对就业竞争。2013年,三分之一海归的第一份工作年薪不足4万元,超一半海归年薪不足6万元。业内人士建议,海归们要放下身段,从基层岗位做起。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6日援引央视的报道称,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人,比2013年多出28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而海归人数预计将超过30万,届时将出现应届生与海归之间非常激烈的就业竞争局面。

据早前内地教育机构的调查,2013年,海归回国后第一份工作年薪普遍不高,其中,36.5%起薪不足4万元,67.2%起薪不足6万元。

报道指出,海归工作起薪低的背后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大回国潮”和“最难就业季”,国内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是造成海归起薪不高的重要原因。从海归自身来说,工作经验也是影响薪酬的重要方面。有调查显示,完全无经验的海归的年起薪在7万元左右,而有1到2年海外工作经验之后,起薪可达到14.9万元。此外,留学盲目、热门专业扎堆儿以及回国找工作时自我定位高等,也是海归低起薪的因素。

《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显示,海归收回留学成本时间较长。48.8%的就业型海归需要花5年时间或者更长的时间收回留学成本,11.1%的海归认为需要花费4年时间收回留学成本,只有11.1%的海归认为1年即可收回成本。

对此,专家认为,当海归前,须先算投入产出比。不管海归愿不愿意,他们的平凡时代已经来临。海归们要放下身段,适应环境。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归已放下光环,选择基层岗位做起,这恰恰是一种理性选择的体现。因为基层工作并不意味着海归丧失了自己的优势,也不意味着他们将止步于基层。从基层工作开始,踏踏实实地为自己的职业道路打好基础,远比好高骛远要实在得多。基层起步的海归如何走稳职场第一步,关键要看心态。



德媒:“海归”在中国不再吃香

外媒称,现在的中国社会“海归”已不再稀奇,再也不像十几年前那么吃香。最近甚至还出现把“研究生”文凭改回“本科”等奇怪现象。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月13日报道,在中国尤其是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年轻人找工作除了凭真本事外,更多的是靠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随着英语国家的“海归”增多,一张留学文凭在中国社会已经不是高收入工作的保障,有时甚至不如一张接地气的国内本科文凭。“背景”、“文凭”,这两个几乎已成为反义词的中文词语让不少“海归”欷歔不已。据统计,找工作比较困难的海归占总留学人数的35%,而70%的留学生回国就业身价贬值。

报道指出,这批受过高等教育的海外精英归国之后做的工作甚至和中专、技校毕业的学生做的一样。陈小艺(化名)1987年生于河南,经历了一段留学生活,于2012年8月完成英国媒体专业研究生课程后回到国内。目前,他没有找到工作,在经营影像工作室朋友的帮助下,小陈接一些摄像和剪辑的零活儿。

“眼高手低”,这是小陈刚回国后很多朋友对他的看法。而经历了几个月的思想洗礼后,小陈果断扛起摄像机,如同22岁本科刚毕业那样,再次投入了“电视民工”的行列。

“我现在只是想在北京生存。能生存就行。”小陈的声音在夜空里就像匕首一样锋利与冰冷。其实在德国也一样,毕业生投50份简历找工作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小陈现在甚至抵触投简历。这也是海归的一个特点,认为工作应该找上门来。朋友对他的评价从“眼高手低”变成了“好高骛远”。

小陈这个月凭借摄像、剪辑的零活得到1万多元人民币的收入。在北京,月收入1万还是可以保障基本生活的。可小陈认为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不能把这当长期工作。必须找到一个正规的单位,由这个单位给我缴纳保险。没有保险,我感到不安全。”

魏晓星(化名)在法国已经生活了3年半,目前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攻读艺术硕士学位。也许是还没有回国找工作的原因,他和小陈的心态完全不同。

“不要和别人对比,”魏晓星说,“每个人所经历的世界不同,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想好自己做什么最重要。”



来源:参考消息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3-29 16: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