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19203|回复: 0

邓聿文:中国为什么不彻底放弃对生育的限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12 08: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邓聿文:中国为什么不彻底放弃对生育的限制?


邓聿文:政府不愿放弃对人口和生育的计划和干预,用有形之手来调节控制人口数量,这反映了对生育权的漠视。

【本网编者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近期有关放开人口计划生育的呼吁很多,本文作者从生育权的角度提出自己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看法。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内容有删节】

鉴于中国全面放开二胎生育限制后连续两年人口出生数未达预期指标,一些人口学者呼吁并预估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国政府会全面取消对计划生育的限制,允许公民自由生育。不过,从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的答记者问来看,期望恐会落空。

王培安答记者问的意思是,影响群众生育行为的主要不是生育政策,而是经济社会因素,“全面两孩政策”已经满足了绝大多数家庭的需求。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解读其含义:其一,既然影响群众生育行为的主要不是现行生育政策,那么从政策角度看,现行生育政策最好就维持不变;其二,目前的“全面两孩政策”既然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家庭的生育需求,也就没有必要为满足极少数家庭的多孩需求而再改变。

中国的计生和人口政策向来受到专家诟病和大众抨击,虽然进入本世纪后一直在进行小幅调整,但直到2016年,为因应人口出口率大幅下降的事实,政府才全面放开对生育二孩的限制。这之后,由于人口生育数量继续萎缩,舆论乐观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政府有望完全取消计划生育限制,把生育权还给个人。然而,在最后的这个生育门槛上,迟迟未见中国政府的动作。王培安的答记者问,基本宣告了官方在最近一两年里不可能完全废除计生政策。

这个问题其实也可换成,中国政府为什么要继续严格控制大众的生育权?

对此,我觉得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回答。

首先,中国政府不愿放弃对人口和生育的计划和干预,用有形之手来调节乃至控制人口数量。

中国是计划国家,计划不仅体现在对经济的规划、调控和干预上,也体现在凡是能够计划和干预的一切领域,包括人口。官方认为,人口也像经济或其他社会问题一样,是可以通过人为的计划、调控和干预达到一个最优或者次优效果的。这种计划思维在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运作后,已经在官方和官员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一切皆可计划,必须计划,没有计划,生产和生活,社会秩序就会呈现无序,一团糟。所以,中国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各个行业都有发展计划。人口和生育当然不能例外。计划以及随计划而来的对社会经济的调节、管控与干预,是政府控制整个社会和大众的有形之手。

其次,与计划思维相关的,是对公民生育行为作为基本人权的理解缺失。

中国政府对人口和生育问题的思考和决策,是建立在把人口和生育行为看作一种经济和社会现象,作为服务于经济的生产和消费行为的基础上的,从来不将之视为公民的基本人权。其实,不独政府,多数专家学者也是这么看待中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问题的,把它作为劳动力,从劳动力层面来理解和认识其利弊。

人口和生育当然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如果把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人简化成统计数据中的一个数字,仅仅视作会影响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源,并据此出台政策,无疑会无视或抹杀人的其他方面,特别是对在生育过程中人权被肆意侵犯的行为和现象视而不见,造成大规模的人道灾难。这正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在过去几十年出现的客观事实。

政府之所以在人口和生育方面普遍缺乏人权意识,有历史和现实因素,其中官方把发展当作最大人权的看法,不能不说是主因。由于认为人权问题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使得对人本身的计划变成了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工具。

第三,中国政府认为现在人口还是太多,对人口过多会导致贫困有一种本能的恐惧。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认为放开生育会造成资源紧张和环境破坏,要致富就要减少人口,此乃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初衷。例如,中国政府特别是计生部门,常把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的减贫成就归功于计生政策使中国少生4亿人。由于对贫困的恐惧,官方不愿中国人口太多,认为中国现在接近14亿人口,已经够多了,再多中国的资源承受不了。王培安的答记者问就是这种逻辑。

用他的话说,人口众多一直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近14亿的人口总量对于尚不发达的经济社会运行基础和有限的资源环境负担能力来说还是过于庞大,人口规模如能适当少一些,人均资源占有量就会更加宽裕,人均环境保有量也将更加宽松。他还表示,虽然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开始持续减少,但总量仍很庞大,人力资源基础仍然雄厚。按照国际口径计算,现在15到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中国还有9.9亿,到2030年还有9.5亿,2050年还有8.2亿。

人口总量自然不是越多越好,但在中国出生人口比持续下降的背景下,王培安认为中国人口总量过多,这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官方对人口问题的看法,其背后体现出的,正是人少比人多对经济社会发展更有利这种认知模式。此模式,用百姓的话说,就是穷怕了。

最后,也是因为中国政府认为,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增速下降是一种正常现象。

中国全面放开二胎控制政策是在2016年。从2017、2018两年人口出生数据看,虽然没有出现计生部门担心的全面反弹情况,但在国家统计部门看来,2018年尽管比起上年来少生200万,然而,当年1523万的人口出生数量仍属于正常范畴。这里存在一个如何统计人口以及如何看待人口统计数据的问题。国家计生和统计部门的人口统计数据同一些人口学者计算的数据有很大差异,后者往往要比前者低得多。但即使对政府部门的数据,两者的看法也不同,人口学者从中得出的结论比官方要悲观得多。官方则像王培安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说,即便再过三五十年,中国劳动力的数量仍然是比较充裕的,总量过剩,缺的只是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既如此,现行人口政策自然不必调整。

人口问题与个人和国家利益都高度相关。要中国政府完全放弃对生育政策的控制,并非是要政府卸除在人口生育问题上的国家责任。但首先,生育是公民的自然权利,生多生少,理应由个人去决定,而非由政府强制去决策。其次,既然官方自己也认为,影响群众生育行为的主要不是生育政策,而是经济社会因素,那么政府还继续控制公民生育,是不是多此一举?

(注:作者邓聿文是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FT中文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3-28 18: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