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8218|回复: 3

李兰娟团队武汉发布重大抗新冠病毒研究成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5 22: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发布重大抗新冠病毒研究成果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据长江日报消息 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

李兰娟院士说,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

李兰娟院士说,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效果不佳,且有毒副作用。她建议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李兰娟院士团队成员、浙江援鄂重症救治组领队、浙大一院副院长陈作兵提醒,“这两种药为处方药,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他还介绍,现在这两种药物已经在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中使用,下一步计划用这两种药物替代其他效果欠佳的药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6 05: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这个73岁的女人提出封锁武汉 一消息振奋中国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我们常说医者仁心,而在李兰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自武汉疫情发生以来,每天传来的都是确诊病例增加的负面消息。今天,一条微博热搜振奋了整个中国:李兰娟院士团队在武汉发布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

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虽然目前还仅仅是体外实验,但这无疑是疫情战役逆转的重要信号。

最近,“李兰娟”多次登上微博热搜。

研究肺炎疫苗、亲赴武汉、建议封城、怒怼谣言……

这位73岁的女院士,引来了多方关注。

有人说,她是一个可以和钟南山院士相媲美的人物。

有她在,就更加心安。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她是国内唯一一个传染病学科院士;

她当过浙江卫生厅10年的掌舵人;

在她执掌浙江省卫生厅期间,雷厉风行,创造了“二次感染率为零”的奇迹。

从贫寒农家女,到浙江省卫生厅厅长;

从赤脚医生,到名震天下的院士;

李兰娟的人生,足够传奇,也足够“硬核”。



很多人开始关注李兰娟,源于一次采访。

2020年1月26日,武汉封城的第四天,人心浮动。

在这一天,央视记者董倩对李兰娟进行了专访。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董倩对李兰娟进行专访

董倩很犀利地问她,为什么要提出武汉封城的建议?是基于怎样的研判?

李院士耐心地作了解释。社会经济、疫情控制……

她的普通话并不算好,但是依然很努力地把每一个字都说清楚。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董倩却不依不饶。

“武汉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他们要隔离多久?”

问这话的时候,董倩的语气并不友善,面色也充满质疑。

很多网友看了视频都很生气:

“董倩这是什么意思,她是对李院士提出封城很不满吧!”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这位女记者应该好好学习一下表情管理,对院士有足够的尊重……”

面对董倩的咄咄逼人,李兰娟并没有生气。

她温和而坚定地说,“新发病人明显减少,甚至新发病人没有了的时候,就可以解除了。”

这个采访视频,很快在微博被转发多次。

“李兰娟”这个名字,也很快被大家所熟悉。

很多人佩服她能够提出“封城”的建议,很有魄力。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不过,很多人都有个疑惑:

为什么这位看上去斯文柔弱的老太太,竟然有提出“封城”的魄力?

她的话,又为何如此有分量?

其实,所有人都被李兰娟的外表给“骗”了。

大家都以为,她是德高望重的学者,是悬壶济世的医者。

“杀伐决断”四个字,和她完全不沾边。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谁也想不到,慈祥和蔼的李院士,曾是一名身居高位的正厅级官员。

那时候的她,让多少男子都倍感汗颜。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曾执掌浙江省卫生厅,整整10年。

如今看她的言谈举止,完全猜想不到她曾经是一位厅长。

因为,她的身上完全没有“官气”。

坦诚,朴实,温柔,较真……

李兰娟身上,始终充满严谨敦厚的学者气质。

然而,在17年前,她却横刀立马,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好好“任性”了一番。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正是她的“任性”,护住了浙江全省的平安。


来源:世界华人周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6 05: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

四月的一天,李兰娟听取了下属的紧急汇报:浙江已经出现了“非典”病人!

作为卫生厅长的她,必须马上作出决断。

第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否向民众公开此事?

当时有不少官员,在遇到疫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瞒报或者少报。

能不让老百姓知道,就尽量不让知道。

什么事情,都没有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要紧。

可是,这个别人看来棘手的难题,李兰娟却几乎不假思索就作出了决定。

百姓的生命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她告诉下属,汇总一下资料,立刻向民众公开具体信息!

于是,出现了一个奇观。

浙江省卫生厅执行力太强了,竟然在早上五点多发出了公告。

还没等民众反应过来,李兰娟已经下达了第二条指令!

这条指令,非常强硬:

只要是与“非典”病人接触过的人,统统隔离起来!

当天被隔离的密切接触者,达到了1000人以上。

而这个过程,迅雷不及掩耳,在24小时内就已经完成。

随后,只要是接触过病人的,也全部被隔离。

整个浙江省,被隔离观察的人数有11万人以上!

李兰娟为此承受了很多非议。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有些人愤愤不平,认为这种做法太简单粗暴了。密切接触不一定就被感染了啊。

这样直接隔离,是不是显得太无情?

甚至有人悄悄议论,李兰娟这样是不是有点反应过度了。

这在官场,其实是大忌。

为官之道,最讲究的是中庸之道。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岂不美哉?

像李兰娟这样雷厉风行,不考虑“影响”的官员,比大熊猫还稀有。

面对质疑,李兰娟却不管不顾。

她坚信自己是对的。

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就是应对传染病最好的方法。

她是个官员,但她更是个医生。

事实证明,李兰娟救了浙江人民。

那些看似“冷酷无情”的手段,使浙江全省,在“非典”期间没有出现二次传染。

这在全国范围,都是一个奇迹!

更令人意外的是,“非典”病人们并不埋怨李兰娟“无情”,反而充满感激。

李兰娟有霹雳手段,更有菩萨心肠。

繁杂的政务已经让她身心俱疲,她却加班加点,研究“非典”治疗方案。

在她的带领下,浙江的“非典”治疗,也成为全国的标杆。

不仅治愈率高,而且几乎没有后遗症。

李兰娟也因此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欣赏。

2005年,国家卫生部长高强视察浙江。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他对浙江的医疗卫生工作十分赞赏。

当别的省份还在用老思路老办法的时候,李兰娟已经在强调“卫生现代化”。

李兰娟也因此得到了部长的表扬:

“我10年以后想做的事情,你们已经做了。没想到的事情,你们也做了。”

很多同僚羡慕不已,李兰娟却淡然处之。

做官,更像是她的“副业”;行医救人,才是她的本业。

她从来都没有“忘本”。

与出身医学世家的钟南山不同,李兰娟出身贫寒。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钟南山和李兰娟(图中红圈)等人到武汉考察疫情

她和鲁迅先生是同乡,都是浙江绍兴人。

只可惜,她出生的年头,不大好。

那是1947年的秋天。战火已经燃起,中国伤痕累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李兰娟一家的日子很不好过,父母辛苦谋生,也不过勉强糊口。

谁曾想到,这样贫苦的家庭,竟能走出一位医学院士。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打小就特别聪明。

读书写字,样样拔尖,成绩向来是一等一的好。

乡村里飞出金凤凰,指日可待。

可命运偏偏爱捉弄人。

李兰娟13岁那年,母亲把她叫过来,只说了一句话,别读书了。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年轻时的李兰娟

家里太穷,实在供不起了。

李兰娟向来懂事,她默默回了学校,含着泪开始收拾东西。

她的老师心中不忍,问道,是不是很想继续读书?

李兰娟含泪点了点头。

善良的老师跑去和学校商量,帮她申请到了助学金。

正是这份微薄的助学金,帮李兰娟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高中的时候,又是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李兰娟才得以继续学业。

当年那几位教师肯定不会想到,自己的善举,彻底改变了李兰娟的命运。

更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用自己的大半生,去回馈那些善意。

高中毕业后,由于高考被取消了,她回老家当了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是专门给农民服务的。

没有医疗设备,也没有良好的环境,奔走在田间地头,给农民开药治病。

李兰娟没有受过系统的医疗教育,凭借的是自己刻苦自学。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她爱上了医学。

很快,十里八乡的人都听说了她的名字。

这个年轻女医生,态度好,医术好,成为很多村民交口称赞的话题。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1970年,李兰娟进入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学习

1970年,李兰娟被推荐进入浙江医科大学。

三年之后,大学毕业的她进入浙医大一附院,成为了一名正式医生。

那时候,肝炎困扰着很多国人。

重型肝炎的致死率,竟然达到了80%!

李兰娟痛心不已。

工作之余,她废寝忘食地对肝炎进行研究。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她的人工肝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个项目救活了无数肝炎病人。

李兰娟却十分慷慨。

她把自己苦心钻研的技术,无条件传授给其他单位,好让更多的病人能够受益。

医者仁心,李兰娟在业内的声誉越来越高,引起了高层的注意。

1998年,李兰娟被任命为浙江省卫生厅厅长。

五年后,当“非典”来袭,李兰娟交上了一份对得起人民的答卷!

2005年,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权势与名望,她都拥有了。

那数不清的荣誉,足够让她在医学史上留下赫赫大名。

然而,2020年,她去了武汉。

这场疫情,就像一面照妖镜。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臧克家的经典诗句,在今天读来依然能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国难当头,人性中的光明与阴暗,全都暴露了出来。

哄抬物价、趁机发国难财者,有不少人;

出门诈骗、敲诈无辜群众者,有不少人;

但也有无数人,倾尽所能去支援同胞,去支援我们的武汉。

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李兰娟,重新挂帅出征。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有人说他们傻。

本来已是顶级大牛,泰山北斗一样的地位,何苦这把岁数了还来武汉拼命?

哪一点说错了或做错了,会被舆论骂死的。

李兰娟已经挨过一次骂了。

白岩松问:宠物是否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李兰娟从科学角度分析了一下。

结果,很多媒体故意曲解她的意思,开始宣扬宠物会传播病毒。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一时间,李院士被不少人言语攻击。

她却并不在意这些。

她唯一一次发怒,是有些人误导民众,导致大家出门抢购双黄连之类的药。

李兰娟怒怼这种行为:“没病不要乱吃药!”

对她来说,个人的荣辱,都是无所谓的;

但是有的人坑害民众,这就完全不能忍了。

光风霁月,真国士也。

正是这样的人,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

史书没有骗人。

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院士


那些最光辉伟大的人格,并不是儒家编造的童话,而是真实存在着。

本可安享荣华,却“哀民生之多艰”,不惜深入险境。

李兰娟和钟南山,要是在古代,是会被封神立庙的。

站在他们面前,我们感到自豪。

而有的人,应该感到羞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12 18: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兰娟院士团队又有好消息!医治危重症患者初显成效


为救治武汉新冠肺炎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降低病死率,李兰娟院士团队来汉10天,每天和本地专家一起坚守在医院,她带来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四抗二平衡” 救治模式初显成效,两名危重症患者转出了ICU。

11日上午,记者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通过云视频远程会诊系统看到李兰娟院士正在重症监护室查房。

她穿戴白色防护服走进ICU,看望了病人,听取了医生对7名危重病人诊治情况的汇报,所有患者经人工肝治疗,较之前均明显改善。李兰娟院士分析了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决定给其中两位继续做人工肝治疗。

她在ICU病房说:“这些危重症患者体内均出现了‘细胞因子风暴’,通过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清除了炎症因子,消除细胞因子风暴,从而使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改善,提升了血氧饱和度。这些病人肠道微生态往往是紊乱的,我们要采取微生态平衡的治疗方法,做好肠内营养,补充微生态调节剂,结合中医药治疗,以减少细菌移位导致的继发感染。”

由李兰娟院士领衔,浙大一院和树兰(杭州)医院的感染病学、重症医学专家团支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以来,已有两名重症患者情况明显改善,转出了ICU病房。

团队领队、浙大一院副院长陈作兵介绍,浙江队这次受国家卫健委委派,主要针对重症和危重症肺炎患者,降低这部分病人的死亡率。新冠肺炎的浙江救治模式受到国家卫健委的肯定,希望在武汉救治中也能发挥作用。

武大人民医院东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周晨亮介绍:“东院是重症病人收治定点医院,2月2日李兰娟院士团队抵汉后,从医护人员防护、患者治疗等方面予以指导,使重症医学科受益匪浅。李院士提出的早期阻断细胞因子风暴、优化抗生素治疗、四抗二平衡的方案治疗危重症患者后,缩短了病程。有一位呼吸衰竭、高热的患者做了两次人工肝治疗后,病情稳定,呼吸平稳,5天转出了ICU。我们很有信心,在李兰娟院士领衔的浙江专家的帮助下,让危重症患者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来汉后,李兰娟院士的日程每天都是满满的,白天在医院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与救治团队共同讨论救治方案,同时还为浙江的危重症患者救治进行远程会诊;晚上与团队讨论科研攻关难题,为国家疫情防控建言献策。

记者手记

少讲我的敬业态度

把好的治疗方法分享给更多医务人员

2月11日一大早,我和摄影记者金振强赶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采访李兰娟院士,正好碰见她要去ICU病房查房。

73岁的院士亲自深入重症监护室,让人感动。我本想跟随同去,院士说:“你们非医务人员不懂专业防护,安全起见不要去,我进去后,你们可以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与我对话。”我便服从了院士的安排。

李兰娟院士正在通过云视频远程会诊系统与本报记者交流长江日报记者金振强 摄

通过远程视频,我看到穿着防护服的李兰娟院士在ICU内了解病人情况,指出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我还通过语音系统,向ICU内的院士抛出了几个问题。

采访完后,李兰娟院士强调:“不要突出我个人,我们是一个团队!也不用提我今年73岁了还进ICU,这没什么,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的本分。”

李兰娟院士还说,期望报道少讲她的敬业态度,多讲治疗的方法和效果,她只希望将好的治疗方法传递出去,与更多医务人员分享,让更多新冠肺炎患者得到救治。

李兰娟院士对我和蔼可亲。她这次来武汉,我“追”了两天才“追”上。第一次采访是2月3日,她刚刚录制完央视连线节目,走出演播大厅准备上车时,我提出了采访请求。身旁的秘书本想替院士推掉采访,但院士用温柔的江浙口音说,“没关系的,他们记者也很辛苦”。我心中升腾起一股暖意。

当天,我就武汉的疫情与她进行了交流,她将观点和建议一一道来。她说,此行目的是救治武汉新冠肺炎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不达目的不撤兵。

延伸阅读:

中国有多少顶级医学专家在武汉?钟南山奔赴一线,李兰娟每天睡3小时

2月2日凌晨4时35分,Z256次列车稳稳停靠在武昌站。夜色已沉,站台通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带领10余人医疗团队在此下车,随即赶赴武汉医院开展患者救治工作。

“我现在做好了长期在武汉奋战的准备,与那边的医务人员共同奋斗,把病人救治工作做好。”73岁的李兰娟从杭州出发前说,“至于什么时候回来我自己还没考虑过。”

和这位每天只睡3小时、不停与病毒赛跑的“老太太”一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大量顶级专家先后紧急驰援武汉,用最专业的医学知识为救援工作“问诊把脉”。

钟南山、李兰娟、王辰、陈薇、仝小林、乔杰、黄璐琦……

其中,有临危受命抗击过非典的“国士”,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执牛耳者”,有曾研制重组埃博拉疫苗的女少将,有中医治疗领域的顶级科学家。每一个人都头顶“院士”之名,在此时急赴武汉,只为做一个“医生”。

当前,面对尚未遏制的疫情,“院士团队巡查”已被作为制度建立,力求用最专业的资源确保重症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中国国家卫健委在2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钟南山院士团队、李兰娟院士团队、王辰院士团队将对武汉市定点医院重症患者救治进行巡诊,评估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评估需要转诊集中收治的患者,确保重症患者科学救治。

同时,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发展,中国的顶级专家亦不停“接招”应对。面对武汉医疗资源紧张,2月2日,钟南山团队为武汉市汉口医院精准捐赠的100台制氧机顺利抵汉,目前已投入使用。

2月4日,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有两种药物能对病毒起到抑制效果。

2月5日,当多所“方舱医院”在武汉建成,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频频露面媒体,以科学视角消除公众恐慌,直言“方舱医院是解决大量轻症患者在社会上造成传染的关键举措”。

更令人欣慰的是,“院士”们并非孤单前行。在他们身后,来自全国的医护工作者不断加入救治一线,各地医疗物资不断向武汉集结。

据不完全统计,自1月24日上海和广东派出第一批医疗队赶赴武汉以来,截至2月3日晚,中国各地共派出70支医疗队、8329名医疗队员,支援湖北省疫情防控工作。其中,支援武汉市有59支医疗队、6794名医疗队员,“重症监护病房”是被支援队伍选择最多的地方。

此外,最新的增援还在继续。2月4日,中央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提出调集一批应急方舱医院、再增加2000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并于当日晚到位。目前,广东、浙江、山东等15个省市已组建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随时准备出征。

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人:17年前曾任小汤山非典医院院长的张雁灵再次出征,大年初一急赴武汉协助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工作;江苏医疗队中最年轻的医学博士王洵,在2月1日连续查房60位病人;广东南方医院25名医生在请战书上一一按下鲜红手印,“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在支援武汉的抗疫“援兵”之中,中国军队成为重要力量,从军医专家到一线护士,被人们称作——“旌旗十万斩病魔”。1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带领团队进驻武汉。这位女少将此前已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作出重要贡献,此次她的攻关任务是”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确诊速度”。与她同一天抵达武汉的,还有10000套防护服、3760瓶酒精等卫生物资,均为全军从辽宁沈阳、山东菏泽紧急调拨。

2月2日,随着武汉市与中国军队签署互换交接文件,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移交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管理使用。翻阅火神山医院院长张思兵的公开履历,“2003年参加抗击非典、援建小汤山医院等重大任务”是其亮眼的注脚。

当然,除了顶级医学专家外,来自全国的保障物资不断汇集武汉,各领域专家均夜以继日付出:火神山医院十日完工、雷神山医院竣工在望、13家“方舱医院”初步统计将增加床位上万个……令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背后,是与疫情“抢时间”的举国合力。

当目光重新回到2月2日凌晨4时35分,李兰娟院士和团队下车后在站台合影,他们戴着口罩,每一个人面对镜头都竖起大拇指。这张照片迅速刷屏社交网络,人们感叹:“夜色虽沉,站台通明,白昼未远”。

灵魂拷问!钟南山、李兰娟说了这些,你听专家话了吗?

因一句“我认为(坐电梯)没有必要戴手套”,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的答问迅速登上4日微博热搜榜。

3日晚,李兰娟在接受央视连线采访时,被主持人问及现在出行、坐电梯时是否需要戴手套的问题。

李兰娟回应称,现在火车、汽车上都有消毒设施,总体是安全的,我认为没有必要戴手套。我是传染科医生,到病房里见很多有传染性的病人,无非也是检查好后用流水冲洗,只有直接接触污染物时才需要戴手套。

不少网友留言,我们要听李院士的建议,不要过分忧虑,在公共场所,像地铁上的扶手都会消毒,不必戴手套。亦有网友担忧,目前疫情严重,大家不能掉以轻心,能戴手套的一定要戴,不要大意。

面对一个“别样”的鼠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你听专家的话了吗?”一度成为关乎所有人身心健康的“灵魂拷问”。

对于多数普通民众而言,紧急关头,除官方回应外,医学专家的分析与判断,似乎可为民众提供一剂抗“疫”良方,消除恐慌。“疫情面前,每个人都像小学生,不信专家的话,还能信谁呢?”

不过也有人反驳道:“专家只是给你个建议,不是就让你按图索骥,一个硬币总是有不同的两面。”

但在“听与不听”的纠结中,亦有例外,比如钟南山。

这个春节,无论84岁的钟南山说了什么,人们看到他的出现,仿佛就像吃了颗定心丸。

从“出不出门要听钟南山”“如何洗手要听钟南山”,甚至连“钟南山教你正确摘口罩”的视频,都广为流传。

当然,同样是专家,亦有人因一句话,陷入舆论漩涡。

同样是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王广发此前受访时称,按病人病情及扩散情况,整体疫情“可防可控”。

随着疫情扩大,他所说的“可防可控”在网上受到质疑。特别是1月21日,有媒体披露王广发本人“中招”,被确诊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对他的舆论质疑声浪迅速被推到最高点。

对于网友的质疑,王广发说,他的心情还比较平静。大家求同存异,应该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专家和大众讲话是要传递信息,让公众有信心。我也提醒公众注意个人的防护,而有些人仅注意前面的表述,不注意我的全面表述。(防疫抗疫)政府和机构都有责任,但最后一道防线还是个人。”

病愈后,重新回味自己说过的话,王广发坦陈:“我现在能实实在在做点事就行。至于大家怎么评价,历史会给一个答案。我也不会去过多解释,解释也没用。”“通过得病,能摸索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算做了一点点贡献。”

有人说,在一场同疫情生死搏斗过程中,就普通人而言,当然需要专家给出答案于之精准,开出良方于之有效;但从理性角度看,归根结底,专家不是神,难免会有分析不准、判断有误。立春了,唯愿疫情快点过去,当武汉被“治愈”,国家按下正常“播放键”时,“听不听专家”不再惹人关注。

来源:北晚新视觉 综合长江日报、中新网、红星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4-20 04: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