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7748|回复: 0

布局新时代防陷阱中国更需政策下沉改革落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15 23: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布局新时代四中全会受关注 防“陷阱”中国更需政策下沉改革落地


路透北京10月14日 - 今年的10月对中国注定非同寻常,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十一”大阅兵及盛大庆典热度未消;十九届四中全会又将接踵而至,主题是研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重大问题。

尽管六年前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搭建了四梁八柱,但眼下持续一年有余的中美贸易摩擦悬而未决,在外部大环境趋紧、内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实面前,如何布局定调也使得十九届四中全会备受关注。

尤其当中国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时,“中等收入陷阱”的隐忧挥之不去,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似乎也验证着发展国与守成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步步逼近,而涉及政府公信力的“塔西佗陷阱”也不得不防。

对此,专家们给出的建议是:要从以往重视“投物”转向“投人”,在“六稳”之首稳就业上着力笔墨;让好政策下沉改革落地以及更大力度对外开放,或许是中国跨越陷阱、实现结构转型的最佳选择。

“坚持扩大开放,与美国实行关门、砌围墙、搞封锁的政策不同,中国搞‘双开门’,既开更大的门走出去,也开更大的门引进来,包括引进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企业、资本、技术、人才和各种创新资源。贸易战打得越久,中国的开放效果会越明显,人家封闭我开放也是一种竞争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陈东琪在接受路透专访时称。

他表示,受贸易战和世界商业周期双重影响,中国经济面临新的外部压力,今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可能会低于上半年,但四季度因降准等政策刺激而企稳,全年增幅预计6.2%。"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GDP增速预计会破6%,但并不存在经济失速风险。

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刘尚希近日接受路透专访时也表示,应对中国经济转型,中国宏调思路宜从“投物”转向“投人”。中国现在已不再以经济增速为目标,而是以就业优先为目标,增长也是为了就业,只要有了就业就有收入,经济增速就是下来一些也不是很大问题。

8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十九届四中全会。主要议程包括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

9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深改委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前期重点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重点在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巩固和深化这些年来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给出中国现阶段的工作重点。

**防患未然,潜在“陷阱”不得不防**

中国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韩文秀两年前曾写过一篇“四个陷阱的历史经验与中国发展面临的长期挑战”一文称,现代化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中国作为大国的崛起之路不平坦,人们通常会提到历史上著名的若干“陷阱”,包括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和塔西佗陷阱等。

中等收入陷阱内涵主要是指:某些国家在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以后便陷入经济增长停滞期,在相当长时间内无法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

守成大国与新崛起大国之间必有一战的逻辑,被后人概括为“修昔底德陷阱”。所谓“塔西佗陷阱”,通俗地讲,就是“当一个政府或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如果对照着看,中国现在确实面临着有些陷阱,尤其是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关键是要正视问题并防患于末然。”一位不愿具名的官方研究机构专家称。

他坦承,十八届三中全会列出的改革目标确实是相当符合中国国情也相当提振民心的,只是有些改革推进的太慢了,比如国企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金融垄断、户籍制度改革等,更多是停留在表面缺乏实质推进。而贸易战加剧了中国结构型体制性矛盾,现在全球都呈现需求疲弱,中国经济在6-6.5%区间新的向下压力在加大。

国家信息中心一位不具名的专家也称,上一轮改革开放,可以说外部环境顺风顺水,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因此改革开放推进的总体比较顺利,但现在不一样了,真正到了转折期。

“外部环境已经变得没那么友好了,内部又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周期,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速度一慢很多问题就会暴露,虽然现在中国已经不强调经济增长速度更看重增长的质量,但如何平稳渡过阵痛期显然也对政府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该位人士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部与世界银行集团最新联合发布报告提出,中国需要培育增长新动能以应对生产率的挑战,加大改革力度,并建议在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效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对具体产业的支持方式。

**改革不停步,防政策相互牵制令好政策难落地**

事实上中国改革一直没有停步,为防范债务风险和房地产泡沫,中国坚定实行“三去一补一降”的供给侧结构型改革,只是良好的政策初衷在执行中屡屡出现部门政策打架或监管跟不上而错伤无辜并损及整体经济。

包括2015年金融闯关和资本乱局导致的股灾,2017年“去杠杆”引发的企业债务危机,2018年初金融监管改革带来的网贷爆雷及民企融资寒冬等等。

政策打架的现象显然已引起政策制订者的重视,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近期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的实施意见,旨让企业家全程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进一步健全了宏观和微观的传导机制,保证政策更接市场地气、更能精准落地。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就提到,部分涉企政策前期调研不够、听取意见不充分、政策之间相互不协调等情况,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预期产生了影响,导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没有发挥预期作用。

对已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而言,置身于动荡的国际大环境下很难独善其身,深刻认识潜在的诸多陷阱并在政策制订上防患于未然,更是未雨绸缪的明智之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北京一个论坛上提到,目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所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仍在进一步增大,全球经济挑战主要来自贸易战的持续升级带来全球供应链的问题不断增多,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可能会进一步积累风险,以及应对经济衰退的政策空间正在缩小等。

**平常心看待增速放缓,改革落地和对外开放双目并举**

中国最近公布的8月份经济数据显示,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不仅远低于市场预期亦刷新17年半低位,投资和消费双双逊于预期,偏弱的数据预示着中国经济向下压力仍在加大。

陈东琪就指出,中国经济在前40年体量快速扩大基础上从高速度型转向高质量型,势必换挡减速,这个减速趋势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但中国经济这辆快车不会脱轨,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即使“十四五”GDP增速 ‘破6’,在5.5%左右,也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排序中最快的。

“综合看,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整体上偏紧,不确定性增多。但紧环境也有好处,迫使我们深化改革,加快创新,拓宽渠道,做强自身。”陈东琪称。

刘尚希也认为,经济增速放缓只要不导致大量失业增加,不突破这个底限就是可以容忍的。按照当前就业和经济增速经验数据,应该是6%左右。

在他看来,无论从近期还是远期,围绕就业做文章更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跳出就经济论经济,就经济增速论经济增速这样一个传统宏观调控模式,不仅是宏观调控的创新,也能解决经济面临的巨大不确定性,更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今年以来,中国一系列密集的金融业改革开放举措陆续落地实施,包括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全面取消QFII和RQFII投资额度限制,旨在进一步提升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扩大自贸区范围等等。

只是,面对许多问题虽然专家们给出了解决方案,但如何尽快打通体制机制的肠梗阻并让好政策下沉最终落地,显然是新一轮改革成败的关键。

“对中国经济前景既不悲观也不乐观,而是要客观,中国不缺好政策,最缺的是如何让好政策下沉并落地,让好的改革初衷能真正实现,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有真正的获得感。”前述信息中心不具名的专家称。(完)

作者 沈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4-26 04: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