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Ji 发表于 2023-12-20 14:45:53

中国1/9国土将成国家公园,绝美画面首次曝光


中国1/9国土将成国家公园,绝美画面首次曝光

一条



2年前,我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成立,

预计到2035年,

将会建立49个国家公园,

总面积达110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总面积的九分之一,

意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同时,

又能让普通人享受到自然之美。



三江源国家公园,地貌令人惊叹



藏狐,三江源国家公园

它喜欢趴在岩石后面凝视,被网友戏称“班主任附体”



朱鹮,大熊猫国家公园



野生杓兰,大熊猫国家公园

11月,纪录片《我们的国家公园》刚上线,

就被打出9.8的高分,

超过10万人同时追更,

4年间拍摄50多个珍稀物种,

每一帧画面都令人凝神屏息,

被网友评价“绝美,不输BBC的国产片!”

12月中旬,一条在北京见到总导演曾海若,

他此前拍出了高口碑的

《第三极》和《众神之地》,

“等保护做得成熟了,

我们人可以去旅行,看到更美的风景,

人用自己往后退的方式,

其实让文明往前走了一步。”

自述:曾海若

编辑:刘亚萌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甘肃省南部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地跨吉林、黑龙江两省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国家公园”是一个时髦的新词儿。它最早起源于美国,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提供给都市人群休闲和游憩的机会。

首批国家公园: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它们各自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大多数地跨几个省,打破了之前以省或市划定的区隔。

而《我们的国家公园》纪录片想要呈现的,正是这些野生 “国宝”们在更开阔的地界里,活泼泼的生活状态。



“狐主任”捕食,三江源国家公园



6个月大的熊猫崽,大熊猫国家公园



左:鼯鼠,大熊猫国家公园

右:紫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你很难在一部国产纪录片里,能同时看到如此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可爱瞬间。

几个月大的“狐主任”幼崽,冰蓝色的眸子,经典的“鬼鬼祟祟”神态,与冒着傻气的高原属兔,斗智斗勇。

大熊猫的幼崽,爬到树上半天下不来,第一次吃竹笋,吃到嘴里竟然是笋皮。两只小熊猫,在那争着吃果子,果子不停往下掉。



我国境内野生东北虎约60只

相较于1920年代只有约20只

非常难得的是,《我们的国家公园》剧组用无人机拍摄到了野生东北虎的休息、巡山、捕猎的镜头,这在国内属于首次。

它甚至一度嗅着气味,逡巡到人类刚刚走过的公路上,距离摄影师只有44米!

总导演曾海若谈及此处,依然很激动,“我能从镜头里感觉到摄影师的手在抖动,它还冲我们呲牙了。幸亏那只虎是一只亚成体,大概只有一岁多,加上可能它也吃饱了,所以就没有发生什么问题,但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团队常常背着重物去拍摄





团队在高原、雪地里拍摄

平平无奇的镜头,有时是摄影师冒着极大的危险去完成的。

拍狼,风雪中12匹的狼群从身边走过,目测距离人仅10米左右。拍雪山流云,一只体型硕大的藏獒,就默默守在旁边,偷吃摄影师的一包压缩饼干。

骨折、出车祸、被动物攻击到住院……这些,曾海若的团队成员都遭遇过,甚至还有失去生命的危险。

“拍摄野生动物,确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它需要很专业的伙伴一起去完成,尤其我们背着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的机器,其中的利害,我们每一个拍摄者都清楚。”

荒野是残酷的,同时又具有无法抵挡的美,爱好者前赴后继。“有时候你觉得真的是受够了,想回到城市里洗个热水澡,去酒吧喝酒,但过不了多久,你就又想回到荒野。大自然真的是有一种魔力,让人上瘾。”

以下是曾海若的讲述。





东北虎,是地球上最大的猫科动物

成年后平均体重为250kg,最大身长为2.9米



紫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之前《第三极》《众神之地》,关注的是人与自然,技术准备好了,团队成熟了,我们才敢碰纯粹的动植物题材,就是《我们的国家公园》。

它是一个整体的难度。我们片子里出现50多个物种的故事,实际拍摄的还要更多,它们在哪儿,什么样的习性,哪些季节能拍到它们最有趣的部分,这些无一不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

前前后后拍摄了3年多,加上后期制作一共是4年。参与人员上百,每集都至少有4、5位科学家把关。

国家公园的呈现,各有侧重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我们最初以“拍到”为目标。这次实现零的突破,终于用我们的无人机和摄影机,达成了!

大型野生猫科动物,很难被拍摄到。就算是《地球脉动3》这种级别的纪录片,呈现的非洲纳米比亚的狮子,脖子上也带了项圈,便于追踪。



无人机拍摄到东北虎睡觉的画面

野生东北虎,因为它是兽中之王,嗅觉太敏锐了,老早就察觉到人类的气味。只要它不愿意,你不可能拍到。

像我们之前《众神之地》,只能依靠红外相机。每次我们在林子里安装完相机,人离开几分钟之后,老虎就会出现在镜头里。

这说明我们整个的拍摄,其实都在老虎的监视之下完成的,它知道我们来了,只不过它跟踪你,判断你有没有什么不好的想法。



东北虎以梅花鹿等食草动物为食

一只东北虎的领地范围几百、上千平方公里、而一台无人机的搜索范围,只能覆盖不到10公里。哪怕有两台无人机,也是杯水车薪,所以花了很久的时间蹲守。

第一次面对面相遇,我们这次摄影师也害怕了,幸亏它是一只亚成体,其实人并不是东北虎食谱里的东西,加上可能它也可能吃饱了,所以就没有发生什么问题。



熊猫幼崽用树枝磨牙



杓兰,大熊猫国家公园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大熊猫国家公园,我们想展现“伞状”保护的状态,大熊猫作为一个主要的保护对象,它的生活半径里,还有羚牛、小熊猫、鼯鼠、马鹿、杓兰这些,同样珍稀的物种。

杓兰,它依靠熊蜂来传粉,我们用极细的摄像头,里里外外拍清楚。两只小熊猫争着吃果子,树下荡过来一头马鹿,捡拾掉下的果子。这些动植物,彼此互相依存,我们把其间的关系讲清楚。



黑颈鹤,三江源国家公园



总状绿绒蒿,三江源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这5个当中最大的,我们航拍,每天都飞,拍到的那种美,天然去雕琢,我只能用“完美”去形容。

三江源的生存环境非常严酷,每个物种必须花费双倍乃至更多的努力,才能在这里生存。

黑耳鸢不捕猎的时候,也每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练习,很少有物种是这样的“勤奋”。



藏狐也是,小小年纪就开始练习捕猎。

拍藏狐,人越少越好,只留一个摄影师,在高原上一趴就是12个小时。时间久了,藏狐家庭才将人类和帐篷当做一只野牦牛那样的存在,放松地在镜头前玩耍。



黑颈鹤为了躲避狼,来到沙漠里

这4只黑颈鹤确实引人注意,非常聪明地选择一个沙漠湿地,有鱼有虾,算是世外桃源了。这样一个家庭很少见,摄影师蹲了很长时间,偶然间遇到了一只狼。

父母赶紧把幼崽赶到沙漠里,用沙漠来阻拦那只狼,就构成了现在比较戏剧化的故事。



斑飞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眼镜王蛇有同类相食的习性

母亲甚至会吃掉自己的孩子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我们希望把目光放低一点,去看一个更潮湿的、更隐秘的王国。

拍的这只眼镜王蛇,守着孵卵的巢穴,寸步不离2个月,当它的孩子第一天出来的时候,它就要离开,因为避免吃掉自己的孩子。

所以它走了,与自己的孩子永远不会想见,可能你会认为这是基因决定,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伟大的母爱。不像教课书里说的,它就是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然后突然吓你一跳。

最后一集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我们希望讲述“72家房客”的感觉,武夷山为不同的物种提供了很好的居住环境,各得其所。比如一个绣球花,里面就居住了各种各样的小小物种。





团队在高山草甸上拍摄



拍摄大熊猫时穿上伪装衣

野外大自然的残酷中,它表现出来无限的美。它的魔力在于,当你追踪了很久的动物,它终于出现了,你会觉得你在某一刻和大自然真的产生了连接。

我常常跟朋友说的一个感受是,在野外拍,刚开始你可能会有点着急,如果手机有信号的话,你还会老看手机。

后来,你远远地看见目标动物了,它也在观察你,闻到你的气味。你就会开始调整自己的节奏,不会着急忙慌的,城市中的那种效率感逐渐的褪去,呼吸也是平静的,你会变成一个荒原的节奏,整个人不一样了。

当你回到城市,你会担心那种感觉会消失,然后你就要回去。所以很多人会迷恋户外,就像上瘾一样。





朱鹮与农户生活在一片田野里

所以为什么国家公园是重要的,在我个人的体会看来,相比于原本被区隔开的一个一个自然保护区,现在这种大范围的统一管理,对于野生动植物更加友好。

比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4年前我们开始拍,这几年眼见着增加了十几只幼虎。之前,森林里食物链密度较低,母虎很难把幼崽全部养活,现在,超过50%的东北虎幼崽能存活至成年。

一些工厂、居民区要被迁出去,将牧场还给山林,这些是需要国家的力量来执行的。在我的拍摄经验里,的的确确周围居民的保护意识,要明显增强了。

比如我们拍摄朱鹮,它就是和当地人类生活在一起,农民很早就不再田里使用化肥。



我做自然纪录片十几年,刚开始做的时候,以电视台播出为主,现在是网络和短视频为主的时代了。

有些人会说“不输BBC”,这当然是一种赞美。我觉得今天的观众,尤其是年轻的观众,对于有品质的东西更追求了,因为好东西看过了,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

国家公园还有太多角落还没有被拍过,只要拍的足够近,足够深入,不是那种刻板的、概念化的东西,肯定是会被认出来的,就一定会得到回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1/9国土将成国家公园,绝美画面首次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