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5628|回复: 0

北大副书记于鸿君建议应启动新上山下乡工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7 15: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大副书记于鸿君建议:应启动新上山下乡工程

上山下乡

上山下乡

  中国自50年代到70年代发起多批次"上山下乡"运动,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工作定居。运动在文化大革命中达到高潮,累计约1600万城市"知青""下乡"。一般认为,这场运动对无数青年个人命运,乃至中国城市发展、科研教育都带来了恶劣影响。

  近日,北大教授于鸿君就大学生就业问题撰文建议启动"新时期上山下乡工程",他提出要选招200万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师、医护人员、农业技术员、公共服务人员和"村官",并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可给予特殊补贴每人每月4000元(人民币,下同)左右,总计支出为2年2000亿元左右。
  

北大副书记于鸿君建议应启动新上山下乡工程

北大副书记于鸿君建议应启动新上山下乡工程

  北大常务副书记于鸿君。

  于鸿君1963年10月生于内蒙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兼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于鸿君在文章中指出,目前全国共有860万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同时,2000多万失业农民工同样需要就业,但是今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只有900万。他说,如果大学生得不到充分就业,不仅是家庭的重大损失,也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会影响到社会的正常运行,因此,必须做好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

  他在文章中建议,选招200万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师、医护人员、农业技术员、公共服务人员和"村官",也可以安排大学生到农业产业化企业工作。每人同时联系一户村民,帮助其脱贫致富。他称,每批大学生下乡期限可安排2年,期满可以返回重新参加毕业分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给予特殊补贴每人每月4000元,总计支出为2年2000亿元左右。

  他认为,启动"新时期上山下乡工程",可以一举多得,体现突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和文化效益。可以使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有效锻炼人才队伍,也可以有效缓解农村人才缺乏等问题。

    于鸿君:"上山下乡"利大于弊

  对于毛泽东时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于鸿君表示不宜全部否定。他称,这个运动"客观上形成双向互动式教育,他们(知识青年)也改变了农民,如生育观念、卫生习惯等,甚至能够改变农民子弟的命运。"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虽然当年很多知识青年付出了青春,"把一代人毁掉了",但如果把运动"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看,放在国家、民族发展的大格局中来看,则是十分有益的,至少可以说利大于弊。"他认为,"上山下乡"让青年"了解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为后来回城有所作为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微信公众号"双一流高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3-29 15: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