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6554|回复: 0

被蓄意贩卖的焦虑正在导致中国的下一个困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5 20: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被贩卖的焦虑正导致中国的下一个困局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变动和经济转型时期,诸多方面业已或将继续发生巨大变化。伴随这种急剧转型应运而生的,则是一种巨大的社会焦虑,特别是在青壮年群体当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压抑以及非理性冲动等问题。

日前,一篇题为《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文章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中引发热议。文章以摩拜单车被收购后,其创始人胡玮炜或可从中套现15亿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6美元)引出,将早已身家过亿的80后成功典型与依然每天在为生计奔波的同龄人进行类比。而最后的结论正是“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对此,中国青年作家,80后意见领袖韩寒便公开在社交账号上批驳这篇文章的观点,在指其蓄意贩卖焦虑,甚至是制造恐慌的同时,隔空表达了对成功的看法。

自媒体已成为传播社会焦虑的主要途径

与此同时,亦有中国大陆官媒《人民日报》评论员在第一时间发文直指此类爆款文章以传递正能量为名却行释放负能量之实,助长焦虑而不疏解情绪,渲染紧张而不顾及感受;此外,浙江报业集团下属的《钱江晚报》更以《同龄人抛弃论:无非是一惊一乍的“震惊体”》为题,直指其结论仅建立在一种狭隘的财富对比之上,完全不经推敲。

此外,文章还指出,凡事过犹不及,尽管我们理应拒绝此类爆款文章对焦虑的贩卖,然而面对悄然兴起的“丧”与“佛系”文化,无欲无求的“低欲望”社会,亦应允许社会中有适当的焦虑存在。这一点恰如马克思(Karl MArx)的父亲所言,“即使是最幸福的人也有忧伤的时刻,太阳都不会永远只露出微笑。”是以,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焦虑。而人生百味,焦虑只不过是世间再寻常不过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身处自媒体时代,接受到的碎片化消息以及社会疝气使我们的情绪经常会被类似的“观点”所左右。从之前的“北京有两千万人在假装生活”与“时代抛弃你时,一声再见都不会说”,到近期的“社会正在分层,你将会在第几层”与“‘消失’的100万日本人:逃避虽可耻但有用”,似乎都在传达一种由焦虑引发的隐形危机。相较于这种以宏观叙事为题的文章,更有“北京的无奈:海淀拼娃”及“上海幼升小比肩高考”等对具体生活的记录,凡此种种,都在暗示“寒门再难出贵子、精英扎堆进名校”的马太效应正在现时社会中愈演愈烈。

然而,之所以在中国的社会群体中会出现这种焦虑与浮躁,或可肇因于中国社会整体利益结构正在发生着全方位、大幅度的调整。当下中国处于改革不断深化的特殊时期,重构的利益格局必然会带来转型的阵痛与压力。此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同经济发展相比,中国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不少社会成员在失去了习以为常的福利与保障,且尚未被纳入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后,也就产生了对未来的担忧甚至恐慌。

因此,在现时的中国社会,由于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生活成本的上升,迫使人们不得不面对诸如教育、住房与养老等一系列问题。社会结构转型的剧烈碰撞无疑导致了社会关系中的失衡与焦虑,同时亦加剧了贫富的分化与阶层的固化。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由2,134人参与的调查显示,34.0%的受访者经常产生焦虑情绪,62.9%的人偶尔焦虑,只有0.8%的人表示从来没有焦虑过。由此可见,社会焦虑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并正成为当今中国一个明显的时代特征。


此前,荣获2016年雨果奖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被舆论视为“披着科幻外衣的社会隐喻”,在今天看来,或许可以从这部作品中找出那种隐藏在社会焦虑背后的本质所在:顶层操控规则,中层高节奏工作,而底层的穷人,将连被剥削的价值都不再会有。

事实上,在任何一种社会利益关系中,人都是被物化的。其可怕之处便在于物化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机制和本能,人们在物化别人的同时,也在争先恐后地物化自己。而在一个强调效率、崇尚精英的社会里,舆论无疑在迫使他们迅速做出判断与选择,在这种焦虑下,他们便开始倾向于走进非黑即白的世界。殊不知,简单的二元对立只会带来更多的精神焦虑与自我否定。

是以,理清焦虑的根源所在并不困难,在焦虑的时代,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疏解被过度渲染的焦虑。回到对这篇贩卖焦虑的文章本身,还要取决于如何去理解成功,以及如何去追求成功。

文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4-27 09: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