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5244|回复: 0

老龄化问题,中国会比日本还更棘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7 12: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龄化问题,中国比日本更棘手?

4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大陆人口老龄化呈上升趋势:0-14岁人口比重下降0.08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下降2.8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相应上升了2.89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劳动年龄人口也呈现出加速减少的趋势。2016年1月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16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11亿人,比2014年末净减少487万人。这也是劳动年龄人口连续第4年出现下降。前3年劳动年龄人口的净减少幅度分别为345万、244万、371万。

一直以来,日本女性作为全职太太的比例较高,因此其劳动参与率较低。然而在日本人口老龄化、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日本女性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劳动力市场,这一点恰恰为稳定劳动力市场起到了缓冲作用。

1990年,日本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为57.1%,在2014年,该比例上升至65.4%,增加了8.3个百分点!如果以高收入组的国家作为参照系,过去二十多年中,日本女性劳动参与率已经从1990年的显著低于平均水平,一跃成为2014年的高于平均水平。假设女性和男性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相同、而且日本人口总量不变,那么过去24年中日本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大致相当于女性劳动参与率不变情况下,年均人口增长率额外增加2.3个千分点的效果。

这一方面表明,女性劳动参与率提高对日本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安倍经济学“新三支箭”试图进一步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但实际上空间已经相当有限。

反观中国,由于女性劳动参与率一直处于高位,在这方面完全缺乏缓冲机制。1990年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为79.1%,之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通过更多的接受教育、回归家庭主妇等方式,女性劳动参与率一路下滑到2014年的70.4%,下降了8.7个百分点。即使是70.4%的比例,也大大高于所有收入组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此,“三个学术民工”默默地向中国女性致敬!)。

如果仅仅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角度来看,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中国的回旋余地甚至小于日本。实际上,中国甚至可能面临人口老龄化、女性劳动参与率进一步下降的双重冲击。不过,中国也还另外两个劳动力蓄水池,如果能利用好,也可能在相当大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杀死僵尸企业,重组劳动力市场

僵尸企业大都身处产能过剩行业,具有三个特点:杠杆高、欠钱多;效益差、还不了钱;规模大、破产影响也大,尤其是对就业和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最大。如果持续给僵尸企业输血,则长期影响更为恶劣:除了吸走了资金、挤出其他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僵尸企业还阻断了劳动力市场的优化配置。

从劳动力市场角度来看,在社会稳定、金融稳定可承受的范围内,杀死一批僵尸企业,将释放出大量劳动力。所以,去产能不仅仅是企业层面的重组,也是劳动力市场的重组过程。

当然,为数可观的劳动力,要从产能过剩行业转移到其他补短板的行业当中,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涉及到诸多环节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政府可以、而且也有能力发挥作用,比如2016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1000亿元专项资金,将用于分流、安置下岗工人。假设每个工人一年的转岗培训费用为5万元,则1000亿元的专项费用可支持200万人实现就业技能转换。这样的开支,和2015年股票市场动荡期间、动辄几千上万亿的救市资金相比,可以说并不是一个不能承受之重。

纠正劳动力市场错配、释放人力资本红利

开篇提到了劳动力数量在加速下降,同时,中国的劳动力质量、即人力资本也在迅速提升。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4月20日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由8930人上升为12445人;具有高中教育程度人口由14032人上升为15350人;而初中、小学教育程度的人口数量则有相应的下降。

如果只关注较新增的高学历人口,数据更加醒目:2014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659万,在过去5年增长24%,在过去10年增长176%;同样的,2014年海外归国留学生36.5万人,在过去5年增长234%,过去10年则增长了近13倍!

但是——人力资本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存在障碍,这导致相当一部分新增人力资本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能力。根据人保部的数据,近年来,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劳动力供给一直存在较严重的短缺,2013年其短缺比率一度达到20%左右。而在大学专科和本科毕业生的求职市场,则一直处于供给过剩状态,2013年的过剩比率一度达到13%。

相当比例的人力资本,目前处于闲置状态,这不仅会对潜在产出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才能释放现有人力资本的生产能力?发展服务业!目前中国在服务业领域的就业人口比例,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显著低于相同发展阶段的其他国家。更具体地,服务业当中哪些细分行业是短板?

作为一个参考基准,我们选取美国的服务业就业分布作为比较对象,对比两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在13个子行业的分布比例(2011年数据),可以发现在以下行业,中国的就业人数比例明显低于美国:

(1)卫生、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4)金融业,(5)教育业。在上述5个行业当中,中国的就业比例分别低于美国13.4个百分点、5.9个百分点、5.5个百分点、2.7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上述对比,可能与很多人的直觉不谋而合。而且,中国服务业就业占比也大大低于美国,如果考虑到这一点,则上述领域的就业不足程度有可能更加严重。

服务业的发展滞后是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放开市场准入、推动服务业发展,既有利于创造新一轮的投资热点、稳定短期宏观经济;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大学生就业,并推动医疗、金融、教育、技术服务、水利、环境保护、地质勘查、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的发展——而这些行业,恰恰也是“补短板”的重点领域。

来源:澎湃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3-29 23: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