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5913|回复: 0

大马华人要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4 20: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马华人要什么?

李耀明

自从我们祖先接受“大马华人”这一称呼后,我们已当了很长时间的大马华人。

大马人接手国家已有57年,主要来自印尼、印度、中国和中东的先贤到此定居则超过100年。

国民型学校和独中

虽然国民型学校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入学人数和预算分配却一直不成比例。

最近10至15年,国民型学校入学人数超出负荷。华裔生入读国民型学校多于国民学校。其实,友族学生也占约12%。

右翼马来政客重复要求废除多元体系。当局完全明白国民型学校吸引人的原因,不仅仅是学术成就。

独中是不受政府资助的华文媒介中学。

1975年开办的统考不受政府承认,引长期争议。高中统考是全世界许多优秀大学的入学资格,包括公共服务局承认的大学。不过,在其发源地,国立大学却不承认统考。

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统考生同时也考大马教育文凭。

60间独中的生存是靠学费和大众捐助。

当局完全明白,面对新中国,国民型中学和独中可用以增强竞争优势。然而,缺乏了政治决心。

英校生自觉优于华校生

1961年,我入读英校。我父亲受华文教育,英文水平一般,希望儿子“赢在起跑点”。的确,从50到70年代,一般认为受英文教育才是“受教育”,华校生很遗憾仅是“受华文教育”。

英校生一直自觉比华校生优越。我们笑他们的时称分词、如何L/R不分,和混淆S。

S的事至今仍很好笑。艾顿庄名曲《牺牲》副歌“it's no sacrifice”唱成“it's no sa-cris-fy”!

国民型小学毕业生要多读一年预备班,更增加了笑点。他们迟一年毕业,即年龄落后。

如果在联盟政府中与东姑、敦拉萨和敦伊斯迈医生讨论时要用“粤式英语”翻译广东话的想法,代表华社就是艰巨的任务!因此,马华最高领袖是讲英语者、亲英人士,讲华语者下放草根领袖。

最高领袖逐步演变,最后的笑声来自华校生。受英文教育者也必须学华文,才能上位。

许多非华文教育者遗憾无法理解文化和传统,尤其是因事业和商业发展移居外国城市、与长辈脱节者。

我知道很多人感谢谷歌和维基百科解释礼节和意义。

今天,不谙华语的大马华人常说:“多希望我会讲华语。”

大马华人要什么?

我从未听闻有大马华人愿望当首相。胸无大志———荒谬可笑!追逐彩虹多愚蠢。

1971年,人民全心接受新经济政策。在明显不平等且随时间恶化的环境中,有谁能兴旺呢?但是,这个正面的行动计划变质了,其实好像对大马华人的“惩罚”。

例如,在大马华人主宰的领域,若让马来人控制机构要参与,缴足资本可减少,这是符合新经济政策的目标。

不过,如果一个机构因是马来人控制而获得较多发展机会,就是对其他大马人的侮辱。

另一个恒久的侮辱,是50万令吉以上房产的种族特别折扣。还有,即使“超出资格”仍被国立大学拒收。

CGPA得分3.93却没信心进国立大学和/或所选科系,是相当正常的。因此,大马华人经常多考最后的选项———物理(不受欢迎的科目),以平衡机会。

私立大学中大量的大马华人,并非反映其经济能力,而是国立大学没有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

我们也不满在种族主义平台上提出的课题。企图把时钟往回拨,是破坏性的设计!

附笔

45年前作为先天问题的关键解决方案而推行的新经济政策,至少在种族关系和竞争力方面,已把我们推回1971年以前。

大马华人至少两代前已有了大马的DNA。

其实,不管外貌、姓名和粤语/华语能力,我们在香港一直被称为“马来仔”!我们在上海、北京、深圳和台北被视为外国人。

即使是大马华人,我们也只想获得大马人的公平对待。

毕竟,我们共同建立大马,持有完全相同的“普通股”。

(作者拿督李耀明在报界和通讯行业服务超过35年,曾是《新海峡时报》专栏作者,目前为《马来邮报》供稿。他曾在首相署大马创新机构(AIM)担任策略性通讯顾问。)(详祺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4-20 08: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