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7725|回复: 0

武汉高校老师的封城日记在煎熬中生活与复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 16: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行者 于 2020-3-1 16:32 编辑

一位武汉高校老师的封城日记 在煎熬中生活与复工


一位武汉高校老师的封城日记

一位武汉高校老师的封城日记

  武汉黄鹤楼和长江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熊琦/图)

  我所在的学校也开始研究在线教学的工作。我所在的学院,在新学期的第一周涉及209门课程、158名老师和4000多名学生。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00%的课程如期开启了网络教学。身处疫情重灾区的老师们能克服重重困难,把课程开起来,对学生对接起来,让孩子们在家仍然可以不间断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壮举。我记得在当天的朋友圈中,我写下了一段比较动情的话:“此时此刻此人此事,不停课的意义,早已超过了上课本身。这是乐观,这是坚强,这也是担当,为咱们同事们点赞。”

  我在武汉,这是一座有千万人口的城市。截至2019年末,武汉市户籍人口908.35万人,流动人口510.30万人。人多,是我在武汉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从到武汉求学,再到成家立业,这个感受从没改变过。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熙熙攘攘的人群,是每天不变的场景。在前几年武汉“大修路”时代,堵车可以让人绝望。甚至有人将武汉城市口号“武汉,每天不一样”,改成了“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堵”。所以,我从没想过“人迹罕至”的武汉街头是什么样子,就跟我从没想过会以这种方式度过春节和寒假一样。

  封城

  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除夕夜的前一天。七点,我还没起床,就听到坐在客厅的老婆一声叹息“到底是封城了”。说实在话,我对封城第一反应不是很强烈。因为我也没打算春节期间离开武汉。本来几位业内同行约着2月初在海南有一个小会,但是自从看到国家卫健委专家“武汉人尽量不离开武汉”的建议之后,我就主动退了机票,决定响应号召哪都不去。

  所以,当我23号听到“封城”消息的时候,没有觉得会对我产生什么影响。等起床之后,就收到了香港和北京朋友的微信,他们以自身的经验告诉我“尽快去超市买食物”。他们的提醒是对的,早餐之后我直接去了超市。到超市的时候,还没开门,不过在门口碰到了几个跟我一样的人:脸上戴着口罩,手上提着袋子。超市里面人不多,商品还是比较丰富。

  只是听超市销售员在聊天,他们在担心,城市公交系统停了之后上班的交通怎么办。我想,当时大多数人跟我一样,对于疫情只是有些担心,担心的是钟南山院士说了“人传人”,但是武汉市卫健委和一些专家不是总在说“可防可控么”?甚至高福院士还说“小孩和年轻人是不易感人群”。我想自己还算年轻,应该还好吧。加上自己从不吃野味,也从未去过华南海鲜城,那种神秘的肺炎应该跟我没有什么关系吧?不过,当时有点担心家里的老人,电话他们赶紧去买点吃的,尽量买一些可以放置时间长一点的菜,例如土豆、大白菜。一番大采购之后,望着满冰箱的食物,满阳台的白菜、萝卜、土豆还有菜薹,心里还是踏实的,毕竟我们一家可以在家里“不愁吃喝”。

  煎熬

  1月24日,除夕。从手机里面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消息,我感觉到这个新型肺炎的蔓延已经很厉害了。我取消了去父母那里吃饭的计划,决定就在家里做一餐年饭。就这样,我们一家三代八口人,在三个地方以“分散突围”的方式吃了己亥年的最后一餐饭。尽管没能一起吃饭,但是我们也是幸运的,毕竟我们没有在那个时候去医院“等床位”。

  各种自媒体传出了很多以前觉得不可思议的消息,医院被挤爆了,面对病毒,病人和家属都心急如焚,医生们居然没有防护设施,接近“裸奔”的救治病人。武汉的几个大医院都发出了“求援信息”,请求社会捐赠口罩和防护服。视频里面,我看了“水泄不通”的场景,那是病人们挤在医院求诊。

  简单吃完晚饭之后,我们一家四口坐在电视机前面看“春晚”。在电视里欢乐气氛烘托之下,武汉无疑处于另一个世界。从后来的很多消息来看,那天晚上很多家庭都在经受煎熬。或许,只有在武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品味方方的那句话“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在这里,我不想去列举冰冷冷的数字。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或者几个悲惨的故事。甚至,我现在都不想去回忆,这个春天有太多的眼泪。当晚,我们第一次没有看完春晚。后来有网友说,春晚的节目没有人去点评好与坏,这是第一次。除夕之夜,只是煎熬的开始……

  出门

  已经习惯于不出门,也麻木了,不记得封城多少天了。因为食物储备还算充足,并且我也在瞅机会不断“补货”,家里的伙食还可以对付。老人那边也送过口罩、水果,反正就是叮嘱“决不能出门”。老人也会反呛我:“不让我们出门,你怎么自己出门?”

  当时武汉有一个段子,就是“论如何劝顽固不化的爸妈不许出门,出门一定戴口罩”,答案是:“第一,摆事实,讲道理;第二,发飙;第三,退回摆事实,讲道理,举例:你长这大,都六七十岁了,你什么时候见过归元寺大过年关门的???”归元寺是武汉的一座寺庙,香火很盛,尤其在春节期间。说实在话,我情愿自己冒险出门去超市给他们买菜,也不愿意到医院去帮他们排队要床位。每次出门,程序是复杂的,需要穿衣戴帽蒙口罩,心情也是复杂的,去超市买一趟东西,就跟在生死线上过了一遍似的。其中的艰辛,不表。我总说的一句话:如果要过得开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事情往好的方面去想,把好的事情不断去想。

  复工

  学校原定2月17日开学。开学,现在看来像是一个玩笑样的存在。这段时间,有人在知乎上认真讨论过:如果新冠肺炎大暴发的时候武汉大学生还没放寒假,那会怎么样?结果不用说,那肯定是很惨很惨。不过幸亏,疫情大暴发和封城的时候,武汉的大学生们都已经回家了。这是他们的幸运。

  不过,他们的幸运也是暂时的,他们碰到了史上最长的寒假。假期是大家所期望的,但是如果太长,就会不一样了。毕竟,学生们还想着毕业找工作,还想着出国,还想着读研究生。于是,教育部门发出号召“停课不停学”。

  我所在的学校也开始研究在线教学的工作。我所在的学院,在新学期的第一周涉及209门课程、158名老师和4000多名学生。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00%的课程如期开启了网络教学。在此,我就借用一下学院的新闻吧,“珞珈在线、学习通、QQ群、微信群、腾讯课堂(会议)、bilibili……老师们克服困难、精心筹备、按时开课、交流经验,不断改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教师的初心;同学们积极响应、满怀期待、提前预习、按时到堂、答疑巩固,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勤学奋进的良好风貌”。

  说实在话,武汉还处在抗击疫情的“爬坡阶段”,身处疫情重灾区的老师们能克服重重困难,把课程开起来,对学生对接起来,让孩子们在家仍然可以不间断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壮举。我记得在当天的朋友圈中,我写下了一段比较动情的话:“此时此刻此人此事,不停课的意义,早已超过了上课本身。这是乐观,这是坚强,这也是担当,为咱们同事们点赞。”

  期待

  2月24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介绍了考察组现场调研的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相关提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对中国战“疫”给出这样评价:“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的贡献,世界欠你们的。当这场疫情过去,希望有机会代表世界再一次感谢武汉人民,我知道在这次疫情过程中,中国人民奉献很多。”

  这段话不仅让翻译小姐姐几度哽咽,也让很多“困在城中”的武汉人觉得有话要说。疫情还没结束,我也不大愿意说“欠不欠”之类的话。从武汉封城那天开始,留守在武汉的人们都做出了巨大牺牲,轻微的是各种生活不方便,严重的更是家破人亡。

  还有众多的“逆行者”,令人非常难忘,他们做出的牺牲(包括生命),也非常值得敬佩。昨天晚上我出门接人,走在空旷的街道上,顿时有种看恐怖片的感觉。路上没碰到人,却碰到一条看上去“很慌”的流浪狗。慌,是饿得发慌的意思,湖北话。在给它拍照的时候,我说“咱们只是拍照,没给你带吃的哦”,我仿佛听到狗哥说“即使你这么无聊的人,我现在也难以见到了”。

  这就是封城中的武汉,以及封城中的我。就这样,我都忘记了我为啥不能出门,以至于我的一个师妹给我留言“师兄,看你的朋友圈留言都这么欢乐,一点都不像在疫区”。是啊,连我都差点忘了我还在“灾区”。或许只有这样忘记,才能让时间过得快一点。听说学校的早樱已经开了,“病毒,快滚,老子还要去看花呢!”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来源:南方周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4-20 13: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