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2839|回复: 0

中美短期内达成难度大中国全年经济低点将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 14: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析师观点:中美短期内达成全面协议难度较大 中国全年经济低点将过


路透北京7月1日 - 中美元首会晤决定重启双边经贸磋商,可以说是双方在G20大阪会议上能够达成的最好结果。贸易争端再度缓和,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但解决双方的分歧还需要时间,而且贸易冲突仍有重新激化的可能性,因此也不能太过乐观。

2019年6月29日,日本大阪,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峰会期间会晤。REUTERS/Kevin Lamarque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栏目周一发表文章称,“协调、合作、稳定”是中美关系的底色,元首会晤为中美关系止损提供机会,但考虑到一系列复杂因素,仍需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有理性预期。

文章指出,美总统对华释放善意,强调对中国没有敌意,希望两国关系越来越好,欢迎中国留学生来美国留学。尽管如此,考虑到一系列复杂因素,仍需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有理性预期。之前在中美经贸磋商的过程中,美方曾多次违背共识、出尔反尔、不讲诚信,人为制造障碍。

“当双方经贸团队恢复交流后,须尊重对方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不挑战‘底线’,不逾越‘红线’,不能以牺牲一方的发展权为代价,更不能损害一国的主权。”文章称。

以下为机构观点摘要:

**海通证券:“中国依然是中国,美国不再是美国”**

海通证券宏观债券研究员姜超在报告中指出,贸易短期休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中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了贸易摩擦不再恶化,科技企业的贸易禁令部分解除,这有助于国内经济的平稳发展。

他在题为“中国依然是中国,美国不再是美国”的报告中称,“战果”其实都是打出来的,是美方自己的经济变化,使得其承受不了贸易摩擦的继续恶化:首先,美国国内逐渐形成共识,加关税的成本主要是美国人承担;其次,和中国互加关税,美国农民伤不起;再次,禁运华为引发了内乱;最后,贸易摩擦导致美国经济下滑。

反观国内,姜超认为中国供给侧改革的两大核心政策是去杠杆和补短板,其实是非常有希望的政策组合。不走放水刺激老路,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希望,而中国的资本市场的股债双牛也有望继续延续。

去杠杆减少了无效投资,中国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已经降至零增长附近。而在不投资以后,中国的诸多周期行业没有了新的产能投放,其实并不是坏事,这意味着行业格局稳定了,没有新玩家进入,同时现有行业龙头的存量设备也值钱了,也不用大笔增加资本开支,其实盈利也稳定了。不投资反而使得周期蓝筹的龙头企业有了长期投资价值。

而减税增加了居民消费。展望下半年,随着减税降费的进一步落地,预计下半年消费增速的回升是大概率事件。美国靠着4-5%左右的消费增速支撑经济发展,就实现了40年的股票牛市。而中国目前8%以上的消费增速远高于美国,意味着中国龙头消费企业的业绩增速可能会达到15-20%左右。

“事实上,本轮中国股市的领涨板块几乎全部都是消费行业,而不同于以往周期行业领涨的短命行情,这恰恰是出现了长期慢牛的希望。”报告称。

**中信证券:短期内达成全面协议难度较大**

中国国内券商--中信证券发布报告称,中美元首会晤成果超市场预期,但短期内达成全面协议难度较大。预计未来半年至一年之内,中美双方将进入谈判期,贸易争端局面将有所缓和。

中信证券宏观研究诸建芳、刘博阳在报告中并预计,中国6月数据将小幅好于4、5月,二季度为全年经济最低点。虽然中美重启谈判,外部压力有所减轻,但经济自身下行压力犹存,逆周期调节政策料将保持力度。

报告指出,一是解决谈判过程中产生的分歧需要时间。中美第十一轮经贸谈判后,虽然双方在知识产权、扩大开放等问题上已经取得共识,但在关税、进口规模和协议文本平衡性等三方面的分歧成为谈判的主要阻力,贸易争端在此后的两个月时间里有所升级。显然以上三方面分歧将是谈判重启后的主要解决领域,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二是在近两月,不仅中美贸易问题升级,中美科技领域和人才教育领域等的争端也有所升级。

“因此,双方分歧一定程度上不减反增,短期内达成全面协议的难度仍然较大。但预计未来半年至一年之内,中美双方将进入谈判期,贸易争端局面将有所缓和。”报告称。

国内方面,他们判断7、8两月的经济基本面将是短周期内的上行期,经济将出现年内第二次企稳回升;同时,改革开放将继续加大力度,G20中新的对外开放政策将对外宣布。短期内有效提振信心,中长期为中国经济固本培元。

“预计财政政策将依然保持积极,地方专项债将加速发行,充当资本金将有利于基建投资的持续回升。美国降息预期升温,国内货币政策空间加大,预计7月下旬出现定向降准的窗口。”他们称。

**平安证券:不能太过乐观**

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认为,中美决定重启经贸磋商,应该说是中美双方在大阪会议上能够达成的最好结果,对短期市场信心的提振无疑是有帮助的,但也不能太过乐观。

他在周六的点评报告中称,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崛起,美国政府的对华战略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其核心可以用从“接触”到“遏制”,再到“规锁”来概括。中美双边摩擦,注定会长期化、复杂化,打打停停将会成为常态。

“至少在短期内,美方对中方剩下3,000亿美元加征关税、且中方进行相应反击的概率已经显着下降。中美贸易摩擦在短期内迅速激化的可能性也显着下降。”张明称。

但他也指出,一方面,这次会谈的结果仅仅是重启双边经贸谈判,而不是谈判取得了重大成果;另一方面,会谈并没有提及之前已经加征关税的做法是否会调整。如此看来,中国2,500亿对美出口商品被加征25%的关税,短期内也不会变化。

他认为,贸易摩擦短中期内恐怕不会结束,仍有重新激化的可能性;其次,贸易摩擦已经开始向投资摩擦、金融摩擦、技术摩擦、人才摩擦等方面扩展,未来还可能扩展至地缘政治冲突。 (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4-26 01: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