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5991|回复: 0

曾居世界首位 日本半导体后来没落的原因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6 15: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居世界首位 日本半导体后来没落的原因是——


核心提示: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世界潮流中落伍,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创造新东西的能力,尤其是在跟信息相关的领域,完全缺乏创新能力。

参考消息网6月14日报道 日本《钻石》周刊6月8日刊登了日本早稻田大学商务金融研究中心顾问野口悠纪雄的一篇文章,题为《日本半导体产业衰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普遍认为,日本半导体产业衰退的原因在于技术流出和投资决策失误,但作者则认为关键不在于此。现将文章摘编如下:

掉下首位的日本半导体产业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居世界首位,生产额占全球大约一半份额。特别重要的部分是,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大型计算机用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生产。

然而,后来日本似乎变得明显落后。

首先,DRAM开始主要被用于个人计算机(PC)中,性能要求不高同时价格也更加便宜。韩国的三星电子公司通过大规模设备投资降低了成本,扩大了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美国英特尔公司则进入了中央处理器(CPU)领域。

日本的制造商未能应对这种变化,在市场占有的份额下降。与此同时,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半导体制造商的重组开始。

2002年11月,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NEC)成立了NEC电子公司,2003年4月日立制作所和三菱电机公司又设立了瑞萨技术公司。

2010年4月,NEC电子公司和瑞萨技术公司进行经营整合后,瑞萨电子公司得以成立。但是,几年后,该公司业绩开始表现不佳,由刚刚成立时的近5万员工,缩减到现在的大约两万人。2019年5月,有报道说,该公司在日本国内外的13家工厂已被长期停产。

另外,生产不同于DRAM的“闪存”的东芝子公司东芝内存,被收归到以美国投资基金为主的日美韩联盟麾下。

日本企业在集成电路(IC)市场所占份额,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超过50%,在1990年也占据49%。但到2017年,日本企业所占份额已经降至7%。

缺乏在信息领域的研究能力

情况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有两点经常被提及。

第一,技术流失。据说三星电子公司用高薪从日本企业挖技术人员,或者在周末悄悄把他们请到韩国,进而“盗取”日本企业的技术。

第二,日本的企业家没能下定决心实施三星那样的大规模投资。

这些问题的确存在。但是,说这些就是日本半导体产业衰退的根本原因,却很值得怀疑。

假如没有发生技术流失,而且通过日本企业家的果敢决断,日本在低价DRAM领域居于领导地位。即便如此,会对日本半导体产业后来的发展有帮助吗?

DRAM不是需要太高技术的产品,因此新兴国家总有一天会生产出低价的DRAM产品。那样一来,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也会因为同新兴国家的价格竞争而衰退。

事实上,同样的事情后来也发生在液晶领域。不仅是液晶,在制造业的许多领域,随着产品被商业化,价格竞争也随之激化。

日本半导体产业的真正问题是,没能向CPU等需要高技术的产品过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附加价值高的,不是DRAM,而是CPU。

英特尔公司通过技术力量垄断了CPU生产。通过与微软操作系统的配合,建立了后来被称作“Wintel”联盟的架构,从而得以称霸PC产业。

那么,日本的半导体制造商为什么没能向CPU生产的过渡呢?那是因为基础研发力不够。

半导体被誉为“科学产业”。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日本,是具备半导体领域基础开发力量的。然而,随着技术的核心从商品、材料转向信息之后,日本就难以应对了。

对CPU来说,重要的不单单是半导体芯片硬件本身,更重要的是集成其中的软件部分。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其他领域,比如照相机领域。

在从胶片相机过渡到数码相机的阶段,日本的相机制造商是跟上了潮流的。但是,使用智能手机后,最重要的事情变成了用智能手机提供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机能。

也就是说,比起相机镜头这个“眼睛”,在后面阶段中处理图像信息的“大脑”成为必需。而在这个领域,日本的基础开发能力明显落后。

最终,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世界潮流中落伍,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创造新东西的能力,尤其是在跟信息相关的领域,完全缺乏创新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3-29 13: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