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8735|回复: 0

清华外籍副处长:美名校节奏慢 清华日新月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4 15: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话清华首位外籍副处长:美国名校节奏慢 清华日新月异


近日,一项特殊的人事任命引起广泛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校机关聘任了首位外籍副处长——朱大卫。

随着国际化交流的加速,中国各大高校引进外籍师资和研究人才并不稀奇,但外国人到中国顶尖学府做了“处级干部”,这无疑是一个创举。

朱大卫在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门口

朱大卫在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门口

6月13日,朱大卫在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门口。摄影/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缘起:探望在清华工作妻子,爱上中国

在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担任要职近20年的朱大卫,现在工作的地方是清华园最古老的地方之一——古月堂。

当年朱自清曾住在这里,写下了《荷塘月色》的名篇。钱钟书、杨绛的爱情曾在这里上演。

巧合的是,朱大卫入职清华与他的太太有很大的关系。两年半前,朱大卫太太到清华做了半年的访问工作,朱大卫带着两个女儿到中国探望。 第一次到中国的朱大卫,称这里是一个神奇之地(amazing place),从此与中国结缘。

在清华的经历使得朱大卫和太太双双决定赴清华长期工作,并把两个女儿带到清华学习生活。

“希望能让自己的女儿在双文化的环境下成长。清华大学名声很响,跨国换工作但都是在学校工作,所以这个选择对我来讲很容易。”朱大卫告诉新京报记者。

2018年5月,朱大卫入职清华,担任教务长顾问。一年多的清华生活,让朱大卫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生长力。“在清华,所有人都在考虑怎么做好工作,怎么作出改变,怎么改得更好,日新月异。”

在清华工作期间,朱大卫从教学政策、学生准则入手,做了世界高校的比较研究。并且,在耶鲁、芝加哥都介入写作中心工作的他,为清华新设立的写作中心,提供了框架分析,对教学理念、组织结构提出了建议;他负责的新版清华成绩单的英文版,刚刚完成,将服务本届毕业生……

未来,他将作为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大力推广清华的校园国际化,促进全校范围对多元文化融合、世界一流的校园形成通识。

见证:让清华园成为国际化校园

不能忽略的是,朱大卫入职清华与这所中国顶尖学府的雄心密切相关。

2016年7月,清华大学首次制订并启动实施“全球战略”。2017年11月提出的“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作为学校推动全球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朱大卫任职国际处后,将参与该计划的推动实施。

朱大卫也认同清华的全球化战略,“培养清华学生的全球胜任力以及理解世界的能力,这很独特,我认同这一前沿理念,在其他地方的高等教育中是绝无仅有的。”

清华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郦金梁告诉记者,“全球战略”是学校设定的新时代发展方向,这个战略不仅仅是吸引外来优秀人才,更重要的是国际化理念的树立,需要有卓越管理才能、有世界文化背景的人才,来助力学校朝世界一流迈进。

“中国籍的管理者具备全球竞争力,但是由于自身中国文化的底蕴,思考问题存在‘中国人怎么想’的定式。如何将我们的管理方法对标世界顶尖大学?这就需要为学校注入新动力,形成多元文化元素,所以要吸引优秀的外国学者、专家以及管理人才加入学校。”郦金梁说。

让不会讲中文的外籍管理者来促进校园国际化是清华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突破。“从信息系统、标识系统等硬件措施的国际化,到潜在的文化冲突如何柔和、如何交融,比如称呼外国人用“老外”这个词合适不合适,这都是国际化管理所要考虑的问题。”

郦金梁提到一个愿景,那就是清华在2020年,不讲中文的学者,到清华来访问、开学术讨论会、上课等工作生活的时候毫无压力,让清华园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校园。

这些愿景需要学校内涵式发展来实现,也需要清华内部管理结构的改革。记者了解到,目前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有5位外籍工作人员,他们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占到了该部门10%的比例。“他们带着各自的文化属性、思维,为清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作出贡献。”

对话

6月13日下午,记者采访了这位新上任的副处长,为什么选择清华,他任职的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清华大学都有什么特点……他一一进行了解答。

谈清华:着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理念前沿

新京报:你从2018年5月就入职清华大学,担任教务长顾问,在此期间你都做了哪些工作?

朱大卫:因为我的任职经历,我从教学政策、学生准则等角度,做了世界高校的比较研究。

还有,去年清华设立了写作中心,我在耶鲁、芝加哥都介入了写作中心的工作,也为清华的写作中心提供框架分析,对教学理念、组织结构等进行完善。

对了,我刚刚完成一个项目,就是参与成绩单的英文转换工作。我曾经在耶鲁和芝加哥都做过类似的工作,所以这类工作基本已经印在我的脑海里了。

我很幸运能参与清华大学的教务工作,去找出英文转换的核心关键。其实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做这样一份繁杂而枯燥的工作,但是我对这件事有极大的兴趣,我超爱这些细节的东西,我提出我的建议,改进我们与世界沟通的方式。

我认为这件事非常重要,不仅仅因为我曾经从事同样的职业,而是,当你看向清华,没错,这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学校,但是她需要更好地被世界所理解。

作为一个学术文件,成绩单上的学分绩如何与国际接轨,表现形式如何一目了然,其实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

所以我们要进行改版,让国外学校看到我们制定的英文成绩单时,能够说,啊,我完全明白这是什么,也明白如何去评估学生们的学术能力。

新京报:现在你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接下来有什么工作安排吗?

朱大卫:清华大学着重培养清华学生的全球胜任力以及理解世界的能力,这是很独特的创举,我认同这一前沿理念,这在其他地方的高等教育中是绝无仅有的。

我参与了清华国际化项目的推动,参与的过程中,国际处注意到了我,这边有更多这样的项目,所以我就加入了。接下来会作为国际处一员,在校园里大力推广国际化,提高同学老师对全球战略的认同。

还有很多硬件方面国际化的提升以及软环境的文化建设,我想以外籍管理者的视角来促进这些工作。国际化建设,旨在对标世界一流建设校园,惠及所有在校师生。

谈比较:清华学生知道在这里的学习机会非常宝贵,也感到非常光荣

新京报:你在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有近20年的工作经历,现在来到了清华,在你看来,这三所学校各自有什么特点?

朱大卫:芝加哥大学学术非常强,尤其是理工科。学校可以说是“与世隔绝”,此前还退出了美国高校体育联盟,想专注于学术发展。在理论研究方面非常厉害,诺贝尔奖获奖者数量在近代应该是最多的。

有个玩笑话说“芝加哥大学是有趣死亡的地方”,也侧面说明了他们对学术有强烈且专一的意愿。

耶鲁大学历史悠久,在学术方面的很多优势来自于历史积累,学校管理方面比较谨慎,制定政策的时候,会经过反复酝酿、修订。

清华大学校园布局很规整,校园很大。并且吸引了很多大咖来做讲座,我认为世界级大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校园讲座的水平,而不仅仅是学校聘用的教师、访问学者。

此外,我对清华大学学生最大的一个印象是他们学习特别认真,不想浪费任何时间,因为他们知道在这里学习的机会非常宝贵,也感到非常光荣。

新京报:在你看来,三所学校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朱大卫:三所学校都是世界的顶尖高校,有最优秀的师资,做最前沿的研究,有优秀的学生,都在不断地自我发展。

不过我个人感受是,清华的信息传递更有效,清华做事情会树立一个目标,把目标告诉教师、学生,把目标的执行有效传递。

耶鲁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学校生活就像冰山移动一样,工作节奏慢,学校也有机械主义的问题,对很多事情的做法比较固定。

而在清华所有人都在考虑怎么做好工作,怎么作出改变,怎么改得更好,日新月异。

谈个人: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我很幸运

新京报:你之前一直在美国工作,为什么会加盟清华?

朱大卫:我太太之前在耶鲁管理学院工作,两年半前,她到清华进行了6个月的访问,当时我带了两个女儿到中国来探望她,也是我第一次到中国。

到了中国后,我发现中国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风物人情都让我喜欢。

回到美国之后,我不停地对我的朋友们絮叨:你们一定想象不到,中国的长城超级宏伟,中国的美食有多好吃,中国人有多友好!如果你亲自来中国感受,你永远都不知道这些。这也是我们愿意举家前往中国生活的原因。

我和太太其实在耶鲁工作进展得不错。但我认为我的女儿能在双文化(不仅仅是双语,而是双文化)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是很重要的。并且,清华大学名声很响,虽然换工作是跨国,但还都在校园内,是我所熟悉的环境。

这是我在中国的第一份工作,我也很幸运,还在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

新京报:在清华工作对你的职业生涯会产生什么影响?

朱大卫:在三所国际知名学校任职,不是我吹嘘,我想除了我太太,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笑)。愿意帮助清华大学推动全球战略的推行,当然从长远来看,这也会助益我自己的专业成长。

新京报记者 王俊 摄影 郑新洽 编辑 于音 校对 柳宝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4-24 22: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